孩子自控能力差,是很多家长特别烦恼的事情。有的认为孩子小,长大就好了,现在管太多会束缚了孩子。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犹如也没有变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孩子自控并不意味着会束缚孩子、抹杀他们的天性,相反,孩子有良好的自控力能更加有利的发挥特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就对1000名儿童进行30年的研究,发觉3-11岁的孩子,自控能力如果低于一定的标准,长大后更容易有药物依赖、经济犯罪等问题。
英国对500对双胞胎也做了同样的分析,发觉5岁时自控力低分的孩子在12岁时就吸烟,在学校有糟糕的表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汉,孩子自控能力能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人格发展,为了孩子不再出现“杀母弑父”等行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自控能力,改善孩子自控较弱的局面。
什么决定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
先天的性格。
每一个孩子,神经和其中类型都不一样。不是每一个喜欢动的孩子都聪明,一样那些好动活跃的孩子较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把孩子过多的能量通过合理的方式排出去,为人格打好基础。
-
后天的教养方式。
家长常常用嘴说教,要么吼叫、要么打骂、冷暴力,孩子摸不到家长的底,是心存畏惧,家长是能看见效果的。但是长久以往,孩子痞了,家长就发觉管不住孩子,孩子彻底失控了。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划出明确的界限,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让孩子独立承担不良后果。
当孩子自由散漫、极度自我或自控力差时,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
父母需要改变教养方式,从自己先改变。
家长以身作则,尊重孩子,问问孩子怎么办,放手给孩子制定规则。待商讨、整理出规则后,贴在墙上,坚决执行。当孩子有过错时,家长能预估孩子的能力,可以承担后果就放手让孩子经历一下痛,只有痛过了,他才能有所顾忌,不再乱来,逐渐私下自我控制和约束。
-
在学校和社会的环境里,家长可以创设新环境改变孩子。
比如,让孩子感到有人尊重自己、理解自己;还有老师或其他人有权威,能关注和肯定孩子,让他有存在感和驾照感;也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愿意主动改变。一样来说,在严厉、专职的模式下,孩子会出现压抑、盲从等自我控制的特征,但是给孩子享受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暴露出问题,再放手给他们面对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学会了承担,也就学会了自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