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梦想,就是你最渴求的人生选择,执行并实现你的梦想,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遭的最鲜明的证明。 在我们这个国家,无数人活不出自己的梦想,甚至不敢去尝试活出自己的梦想。 但是,他们却可能期待别人替自己活出梦想。 这是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常见的一个冲突,中国父母们常常是苟且地活着,梦想不再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他们却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一方面会成为孩子生命的重担,另一方面,孩子自己的梦想被压抑被扼杀,不得不带着巨大的不情愿去被迫追寻父母的梦想。 因自杀而震惊全国的上海海事大学的女研究生杨元元,读本科时,妈妈跟着她,读研究生时,妈妈仍然跟着她。 跟着她做什么?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跟着她去看自己梦想的实现。 譬如,去上海读书就不是杨元元的梦想,而是她妈妈的梦想。杨元元希望的是远离湖北去大连读书,而她妈妈年轻时来过上海,上海这个中国头号大城市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梦想着去上海生活,她似乎实现不了这一点了,她将这一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她不允许女儿有其他选择,而必须按照她的选择去生活。 如此一来,杨元元的人生就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她的人生就没有了“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的机会,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真的不是上海海事大学逼死了杨元元,而是母亲强加给她的东西扼杀了她的精神生命。 没有谁愿意活在别人的梦想里,哪怕这个梦想最终实现,哪怕这个梦想令自己站在世界之巅。 美国超级巨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的命运即是一个证明。她功成名就,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巨星之一,但是,她癫狂了,她近乎发疯,她背叛前途无量的正牌男友贾斯汀,与默默无闻的坏小子们瞎搞,她滥交,她穿裙子被拍到不穿底裤…… 她最疯狂的举动,是将自己迷倒众生的一头秀发亲手剪掉,剪掉以后,她看着镜子里光头的自己喃喃自语:“妈妈会疯掉的。” 在治疗中心,她疯跑,一边跑一边喊“我是冒牌的,我是冒牌的”。 她跑出治疗中心,求街上的普通人与她合影,那时她笑容灿烂。 她到底怎么了? 从她自己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她说,她最痛苦的是失去了童年。布兰妮的妈妈有一个明星梦,但她没有实现,她决定在女儿身上实现。布兰妮2岁起,她就带着女儿四处奔波,寻找各种可能,将女儿送上荧屏。最终,她极大地实现了这个梦想,女儿成为天后。 但是,这不是布兰妮的梦想。布兰妮说,她的梦想是做一个普通女孩,有快乐童年的普通女孩。 她的那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其实都指向一点——毁掉妈妈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梦想,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与普通人合影时的灿烂笑容,是她在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剪掉秀发时说“妈妈会疯掉的”,其真实的意思是,妈妈,我知道这样做你会疯掉,你就疯掉吧,无论如何,我的人生我做主。 她毁掉自己一切看似正常而美好的地方,就是因为她将这一切与妈妈的意志挂上了等号。 不叛逆,无独立。 但是,要命的是,很多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真的是美好的,而一旦这些美好都被我们视为是父母的意志,那么变烂似乎就成了自己的意志了。这真的是一个误区。 可以说,布兰妮没有学会用优雅的方式去追求独立。或许,在她的意识中她也觉得,独立是对妈妈的背叛,她有罪恶感,那她就只有用有罪的方式去追求独立了。 如果你不想有杨元元或布兰妮的命运,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不必活在父母的梦想中,我要活在我自己的梦想里。 写到这里,我一下子明白,我那位高中同学为什么高考发挥失常,本来可以轻松考上北大清华的他最后只能去南开大学。因为,去北京大学是他爸爸给他的梦想。他有一个叔叔毕业于清华,叔叔后来与爸爸失和,结果爸爸一直期望他争气,考上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 看起来,爸爸的梦想是没有错的。但是,每个人的梦想自己去追寻,只有弱者才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去欧洲旅游时,非常惊讶地发觉,国外的老人,一个个看上去都非常有尊严,而在广州,我觉得广州老人们七八十岁后似乎普遍失去了生命力。现在我明白,这是因为,欧洲的老人不管多么老,他们仍然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不会像中国老人一样把兴趣都放到带孩子上,如果没有孩子可带活着就没意思了。 我最喜欢的杂文家王小波一篇文章中写道,他认识的美国一个老太太,六十多岁了,竟然有一个几千英亩的农场,而她的唯一帮手是一条狗。不光如此,这个老太太还在谈恋爱。 我想,她能有这么强悍的生命力,是因为,她有梦想,而且是自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整天看着自己的孙子辈,并期望孙子辈去活出自己没有活出的梦想。 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们能知道,你真的没有必要去活在别人的梦想中,你来到这个世上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去追寻属于你自己的梦想。 原题:你不必活在父母的梦想里 文章选自武志红新书《你就是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