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很多国家都没有坐月子的习俗,但是对于中国一直传下来的这个风俗,大多数产后妈咪都较为愿意“遵守”。外国妈咪生宝宝不需要坐月子,为何中国妈妈就要坐月子呢?坐月子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接下来,育儿网小编就来和大家八一八产后30天坐月子的重要性。 坐月子的重要性 “月子”,医学上指的是产褥期。产褥期主要是指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从胎儿娩出以后到产后30-40天这个时间叫做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在坐月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妈妈整个的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
产后胎儿娩出,母体器官又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子*、会阴、**的创口会愈合,子*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形态、位置和功能能否完全复原,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 若养护得当,则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而且,“坐月子”这一段时间,产褥感染、乳腺炎、子*脱垂、附件炎等多种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的疾病,都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同时,民间有许多关于“坐月子”的陈规旧俗,也会给产妇带来困惑和压力。 坐月子期间产妇所需营养 整个坐月子期间,产妇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素可以从下列食物中摄取: 蛋白质:瘦肉、鱼和禽类都含有大量动物蛋白质;花生、豆类和豆类制品等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质。 脂肪:肉类和动物油含有动物脂肪;豆类、花生仁、核桃仁、葵花籽和芝麻籽中含有植物脂肪。 糖类:所有的谷物类、白薯、土豆、栗子、莲子中含有大量的糖类。 矿物质:油菜、菠菜、芹菜(尤其是芹菜叶)、雪里红、小白菜中含有铁和钙较多。猪肝、猪肾、鱼和豆芽中含磷量较高。 维生素: 维生素A: 肝、蛋、乳类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胡萝卜中含大量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 维生素B族: 小米、玉米、糙米、标准面粉、豆类、肝、蛋和青菜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 维生素C: 各种新鲜蔬菜、鲜枣中含量很高。 维生素D: 鱼类、肝类、蛋类和乳类中含量丰富。
产后30天如何饮食? 产后30天,妈妈是循序渐进的恢复过程,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饮食重点。产后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周。这时妈妈的体力很差,全身水肿未消,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恢复,子*强力收缩,恶露大量排出。这阶段的饮食调补重点在于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并补充体力,提高抵抗力。促进子*收缩,帮助恶露排出。 所以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避免吃得太油腻滋补。食品的种类要丰富,经常变化花样,多做高营养的汤水,少用煎、炸不利于产妇消化的烹调方法。饭菜要做得细软,以便于消化吸收。避免加太多的调料,特别是盐,吃太咸不利于消水肿,喂奶时也会经由母乳影响宝宝健康。 坐月子饮食3 大要诀 要诀一、阶段性食补 传统观念认为产后要大吃大喝以恢复体力及下奶。其实,产后不宜立刻大补。因为新妈妈产后非常虚弱,消化吸收不顺畅,如果过早进补,容易出现“虚不受补”。所以产后饮食需要按照身体复原情况阶段性食补,才能有效调养。 第一周 代谢排毒、活血化瘀 刚经历分娩的新妈妈身体虚弱,肠胃消化功能尚未恢复。这个阶段的饮食调补重点在于促进肠胃功能“苏醒”,促进恶露和水分的排出,并补充体力,提高抵抗力。 第二周 养腰固肾、收缩内脏 随着子*降入盆腔,脾胃功能的恢复和内脏复位是本周食补重点。 第三周 滋养泌乳、补中益气 新妈妈已经逐步恢复,母乳质量也趋于稳定,这个阶段的调补重点在于滋养泌乳,补充元气。
第四周 滋养泌乳、改善体质 这是新妈妈即将迈向正常生活的过渡期,体力、肠胃、精神都已恢复良好。到了这一周,千万别松懈,应该严格按照四阶段计划来吃,才能巩固整个坐月子的成果。 要诀二、温和的热补 中医典籍《傅青主女科》指出,产后“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奔流”,所以产后需要温和热补,才能有效补气补血,并避免过量热补引起的咳嗽、便秘等上火症状。 选用慢火烘焙100%纯的黑麻油 用一般的家庭常用油,如色拉油、花生油、橄榄油等较难起到温和热补的作用,热量也较高。而黑麻油却是上好的温和热补用油,然而一般麻油多为大火炒焦制作,吃起来很香,但容易引起产妇上火燥热,建议选用慢火烘培100%纯的黑麻油,温和热补不上火。 要诀三、专门坐月子料理汤头 水肿、奶水不足、瘦不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气血虚弱、循环不佳。传统习俗是用米酒煮月子餐,通气血、促代谢。但传统米酒水酒精含量高,影响妈妈宝宝健康。 建议使用完全去除酒精成分、保留米酒营养精华的月子餐专用汤头,直接用于煲汤、煮粥、煮饭。既避免酒精带来的伤害,又能帮助产后妈妈加速身体复原。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roadlady.com/)小编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