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岁的瑶瑶去好朋友乐乐家做客。一进家门就受到了狗狗的热烈欢迎。左闻闻右嗅嗅,还要扑到瑶瑶身上。 瑶瑶心生害怕,瞬间大哭了起来。站在一旁的乐乐不知所措,先是一愣,随后也跟着大哭了起来。 乐乐的爸爸很疑惑:瑶瑶哭情有可原,乐乐哭是什么道理呢?难不成,孩子之间的哭声还会传染? 仔细想一想还真是,带娃去打疫苗,被扎针的宝宝哇哇哭,马上接种室里的哭声就此起彼伏…… 送孩子去幼儿园,一个孩子哭着说不要,旁边的孩子也都哭天喊地…… 这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 哭声真的会传染吗? 哭声里有很多含义,伤心、害怕,而这些情绪都是可以被传染的。 从新生儿时期,人类幼崽就具备了「读取」同伴行为和情绪的能力。 研究婴儿模仿能力的鼻祖和专家梅尔佐夫,在 1977 年曾对 12 个 16 ~ 21 天的新生儿设计了一个模仿实验。 模仿实验发现:刚出生 2~3 周的宝宝就能够模仿成人的面对面表情(Meltzoff * Moore,1977)。
模仿和脑神经科学息息相关,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人类模仿能力的基础。 简言之,模仿行为与大脑神经元互相激活,会模仿的孩子都聪明。 因为这能让孩子毫不费力的学习复杂行为,掌握更高级的技能。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能很快的学会通过哭泣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说明你的孩子非常聪明,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不过,孩子是在「鹦鹉学舌」的假装哭泣,还是能真切感知到别人的情感呢? 跟着别人哭的孩子 天生有「读心术」 梅尔佐夫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像我一样」 学说。他们认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经历过的情感状态时,镜像神经元就会激活。让宝宝感觉,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一般,从而体验到他人的感受。 这种读取他人的情绪,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的共情现象,也被称为「情绪感染」。 2014 年纽约大学对婴儿的「读心术」能力进行过研究。 实验前,研究员先记录了 69 组年龄在 12~14 个月的宝宝和妈妈的日常活动数据。实验时,妈妈自我介绍完优缺点后,再和研究员进行互动。研究员会对两组活动进行三种反馈。宝宝全程观看,通过测试宝宝的心率等数值来验证试验。 积极反馈组: 研究人员会不住的微笑,点头和倾听。 消极反馈组: 研究人员会不停的皱眉,摇头,互抱手肘。 实验对照组: 研究人员无任何反应。 当妈妈们结束谈话回到宝宝身边,数据显示,消极反馈组对应的宝宝们心率明显升高。同时,妈妈显示的压力指数越大,宝宝的焦虑反应也越高(Waters,et al,2014)。 这说明,一岁左右的宝宝们已经可以读取妈妈的心境,产生「情绪感染」现象。 同样,听到其他孩子的哭声,他们也会被其他宝宝的情绪感染,跟着难过,甚至哭起来。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刺激驱动的自动化过程,使孩子产生了共情和情绪感染。 跟着哭 是宝宝的「信息沟通方式」 古人有烽火台,遇到危险,点燃烽火! 成人有 110,遇到危险,打电话求助报警! 儿童之间呢?遇到危险说不清,那就靠哭咯。 当有一个小朋友因为某些事情开始伤心哭泣时,其他小朋友会自发围过来,有的甚至会尝试安抚。如果哭声并未停止,氛围就会变得更紧张,就会陆续有小朋友开始哭泣。 这可能是一种原始又高效的「报警机制」 。群居生物都有类似的连锁报警机制。对于小宝宝来说,这样可以最快吸引周边大人前来援助,也可以警告更多的小朋友提高警惕。 大人们大多数时间用语言交流,而小婴儿在他们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前,哭声就是他们传递消息,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 你也许会发现,哭声越大或者跟着哭的孩子越多,周围孩子越紧张,当然哭声越多越大也会更大概率吸引到周围能帮忙的大人。 你说婴儿们机智不机智? 看到这儿,估计有家长会问,孩子之间哭声会传染,可是大人哭或者小一点的婴儿哭,孩子就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 Martin 和 Clark 给 47 个一天大的新生儿听不同类型的哭声:他们自己的哭声、同龄新生儿的哭声、11 个月大婴儿的哭声和大猩猩的哭声。最后发现,新生儿只有在听见同龄新生儿哭声时,才会加入哭声阵营。对于其他的哭声,新生儿们都没有太大的反应 (Martin * Clark,1987)。 这说明,宝宝跟着哭是有选择性的。而只跟着同龄人哭,说明这很可能是一种「同伴行为」 。 宝宝能够区分哪些声音是同龄孩子的哭声,大孩子的哭声还是自己的哭声。而其中,同龄孩子的哭声, 更容易让宝宝感到焦虑,也就更容易让宝宝跟着哭。 这种哭声,有可能是向大人「报警」,也有可能通过哭声争宠博取关注,甚至可能在与其他婴儿交流。 家有「敏感」爱哭宝怎么办? 看到路边的小动物受伤会哭,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也会哭。宝宝这种敏感爱哭,其实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 在著名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里,剑桥大学的加布里埃·麦格(Gabrielle McHanrg)教授针对 2 岁以下的宝宝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加布里埃在一个摇篮里放了一个可以播放哭声的假娃娃,当年仅 10 几个月的宝宝听到哭声时,脸上会露出担心的表情并且转向妈妈。而 20 个月左右的宝宝,会自发地想要抱起「哭闹的宝宝」给予安慰,并给它提供奶瓶和玩具。 图片来源:BBC 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视频截图 实验说明,敏感爱哭的宝宝,可能天生更有同理心,更能体会别人的感受。 当宝宝陪哭时,家长自己不要过于激动,可以抱起孩子,陪伴他,安抚他。并且说出孩子的情绪。比如,「看到宝宝哭,你很难过对吗?」、「看到宝宝哭了,你不知道怎么办,你很着急对吧?」。 这种情绪的梳理和表达,能让宝宝对周围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感知,这也是发展同理心的前提。一个同理心强的暖宝宝,长大也更容易成为一个情商更高且善解人意的成年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