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90%的家长育儿焦虑的根源,都在于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鸡娃”一词的网络流行也折射了这一现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的父母之心,但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孩子的成长大业更是急不得,否则就容易造成“揠苗助长”的悲剧。 父母过于严苛的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人格发展。 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充实且快乐的,而如果一直被爸爸妈妈告知你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孩子便会觉得自己无能,容易沮丧、自卑、怯懦。 那么父母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Part 01 不要同别的孩子比较“你看看人家XXX就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呢?” 这是很多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而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毕竟每个孩子天资不同,成长过程中领受的资源有异。 心理学家加德纳的智力类型研究也表明,孩子们应该百花齐放、五彩缤纷。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必须从孩子自身出发,将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孩子一点点取得进步,一点点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盛放的花期。 Part 02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还有些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来自于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心愿。 他们带着满腔遗憾,将自己的心愿、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丝毫不顾孩子的喜好和意愿。 这种期望是自私的,也是不公平的。 因为这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权,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有着无限可能,父母没有权利、也不应该限制孩子的可能性。 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尝试、多探索,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Part 03 重新厘定“成功”的标准据调查,父母过高的期望最常体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上。 父母严苛要求孩子拿高分、拿第一,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难以体会学习求知的乐趣。 但学习成绩从来都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要素,孩子是一个立体的人,父母需要看到方方面面。 俗语也说“先做人,后学文”,“学文”甚至并非第一顺位,过于关注学习,便容易忽视其他面向。 对于“成功”来说,真正重要的并非一纸分数本身,而是其背后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如刻苦、认真、细心、耐心、坚持、探索等。 而且,比起高分数、好大学,一生保持温暖纯良、明亮友善、积极阳光、慷慨奉献、幸福安宁,应该更重要吧~ 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写道: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多大成就, 但愿他们善于学习; 不要期望孩子对我们俯首帖耳, 但愿他们懂得尊重; 不要期望孩子跟随我们的愿景, 但愿他们创造自己的蓝图;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成功, 但愿他们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不要期望孩子不经历任何苦痛, 但愿他们找到完善自我的途径; 不要期望孩子不遭遇任何失败, 但愿他们有勇气重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