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从家庭到学校,从孩子到学生 孩子从家庭进入学校,身份从儿子/女儿转换成学生,其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变化之大,可能不亚于一场独自出门冒险。 在家里的时候,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集爸妈宠爱于一身”;进入学校以后,一位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那么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关注和爱便很有限。还有些孩子可能坐在教室角落,很容易被忽视,这样孩子的心理落差便很大,会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所以不可将注意力尽数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家长不仅要自己明白这种客观存在的心理落差,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全力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注。 渴望被关注、被看见的心理需求 孩子们为引起他人关注,有的努力学习证明自己,有的拼命表现让人看到自己,但这些都有难度且相对来说不易成功,因而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容易转而求助于“搞事情”“恶作剧”的方式。 举一位新老师的例子吧~她刚去学校的时候,班主任告诉她小明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科任老师们几乎每节课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可能觉得反正我就这样,就破罐破摔了。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一定过得很难受、很憋屈吧?老师决定试试“赞美”的力量,便尽可能找机会大声赞美他,比如武术操做得标准啦,路队走得整齐啦,小岗位负责啦之类的,然后发现没过多久,他竟然帮助老师一起管纪律啦,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赞美”即为关注之一种,当孩子搞事情惹你生气的时候,很可能是希望得到你的“赞美”呢!甚至也不是赞美,他们只是希望被看见、被关注。 当希望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被满足了,孩子便有安全感,就有可能从源头上解决“搞事情”“恶作剧”的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行为上向善向好。 帮助孩子共情他人的痛苦不忍之心,恻隐之心 “恶作剧”之不可取在于它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和痛苦,而对他人的伤害最终不也往往会反噬到自己身上吗?所以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任何伤害。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孩子拥有“先验的善意”,家长要呵护好孩子这种不忍和善意。孟子又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可见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之重要性,乃是为人之根本。 面对恶作剧的孩子,父母可以苦口婆心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对方是会痛的;不可以伤害别人,别人会很难过的。但是一番良言相劝,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这种理解力往往取决于孩子的共情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让孩子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呢? 父母引导,温柔爱心 我们来看一位妈妈是如何引导的吧~小明放学回来,可能是正在气头上吧,“嘭”的一声把门给撞开了,正在扫地的妈妈被吓了一跳。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会生气吗?会训斥孩子一顿吗? 这位妈妈完全没有生气,而是轻言细语地对闯进门的小明道:“你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向门道歉。”小明觉得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向门道歉?”妈妈解释说:“因为你把门撞疼了。” 妈妈接着说:“门是没有感觉,但人有感觉,有感觉的我们不能欺负没感觉的门。再说,如果门能弹回去,会把你的小鼻子撞个‘糖泡泡’的。”于是孩子便立马同门道歉,并且从此再也没撞门而进了。 或许养宠物、养植物也是个好办法哟~引导孩子“角色扮演”,学会照顾小生命,学习细心和温柔的美好品质。所有暴烈的都会带来伤害,而温柔是抚平暴烈的良药。温柔的人就像被一床柔软的棉被包裹着,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的伤害,也不容易挥出暴力的拳头。 引导孩子将“机灵”用在别处把智慧用在对的地方 先来看一个故事~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母亲去世得早,后来父亲再娶,继母来到他家,走到拿破仑面前时,父亲介绍他说:“这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继母听罢,却把双手放在他的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他的眼,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最机灵的一个呢,而我们要做的一切,无非是让他把机灵用在对的地方,把智慧发挥出来。” 拿破仑·希尔后来成为成功学大师,就同母亲的引导有关。你发现了吗?其实“搞事情”“恶作剧”好些“恶作剧”中是含有孩子的好奇、机智、好动的想象力甚至创造力的,它们只是用错了地方。 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思维活络、反应敏捷,所以父母可以设计、筹备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创造类游戏或活动,让孩子玩耍、实践,当然最好有空能陪孩子一起玩,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让那些无处妥当安放的好奇、机灵、好动的想象力得以释放。这样就能在消弭“恶作剧”的同时,帮助孩子将智慧发挥出来。 经典的创造力游戏可以试试“远程联想”哟~远程联想是一种经典练习,把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或者利用它们来创作故事。 // “找共同点” 问题:“高适、李奥纳多和C罗有什么共同点呢?” 参考答案:他们都是男性,他们的姓(的拼音)都以字母O结尾…… // “哑巴画画” 家长和孩子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随机画一幅小画,然后拼到一起,想一想两者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故事,可以讲出来,也可以再拿起画笔,试着去完善、丰富创作一幅完整的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