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不但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花卉,亦是享誉中外的“药中上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入药,位居道家典籍《道藏》记载的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以生石上,细实、膨大而略有肉质感者为佳。 石斛药性甘而微寒,善养阴生津,主入胃经,尤善养胃阴、清胃热,为养胃阴之要药,主治胃阴不足之口渴咽干、食少干呕、胃脘疼痛不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可单用,或与麦冬、生地、天花粉等养阴清热之品配伍。《神农本草经》称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现代研究显示,石斛可抑制胃黏膜损伤,调节胃肠运动及消化液与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石斛亦入肾经,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阴虚火旺、骨蒸劳热之证,常与熟地、菟丝子、黄柏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适当配伍后也可用于多种阴津亏虚之证。《本经续疏》载“是石斛者,引肾阴以供肺,通调下降者也……脾肺肾既受益,则心与肝自不能不受益,五脏皆受益,斯虚劳羸瘦何能不复。”因此,与麦冬、芦根、甘草、桔梗等生津润肺之品水煎代茶饮,可缓解肺阴不足导致的口干咽燥、烦渴干咳症状;与枸杞子、菊花、苍术等配伍,可以补肾、养肝、明目;与杜仲、牛膝、山茱萸等同用,可强筋骨;配伍人参、当归、黄芪等,可强中益气、安定五脏,治疗虚损不足之证。 现代中医药膳食疗中,石斛是常用食材,可鲜用、干用、熬膏、泡酒、水煎代茶或煮食粥汤服用。但需注意,石斛甘寒滋腻,故有助湿敛邪,不宜长期大量服用,脾胃虚寒、温热病早期、湿温病尚未化燥伤津者忌用,孕妇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