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为何引起气胸呢?预防*经性气胸,总的来说,应多方面注意。当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避孕措施,尽量避免人工*产吸宫术就很重要。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经为何引起气胸。 林女士这两天来了*经,下午上班好好的,忽然觉得有点胸闷,越来越严重,不到半小时,便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嘴唇发紫,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同事们觉得不大对劲,赶快将她送到医院急诊室。 医生很快对她进行体格检查。林女士体温尚正常,血压略低,脉搏细弱而快。右侧胸部呼吸运动消失,用手指轻轻叩打,发出空响(医学上称鼓音),听诊器贴上去听不到呼吸音。医生认为可能是气胸,摄了胸部X片。果然不出所料,林女士右侧胸腔充满了大片空气,肺被压成一小团,可怜巴巴地蜷缩在心脏旁边。 原来,位于胸腔左右的两肺,外表各自穿着一件“夹衣”胸膜。胸膜夹层完全密闭,其中有少许润滑液体,便于呼吸时肺部活动。其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称为负压。若胸膜被刀刃、弹片、骨折断端刺破,外界空气就通过胸壁或肺部进入胸膜腔,使里面压力大增,压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难,气体交换障碍,从而出现缺氧、气急、休克等症状。肺部生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胸膜可因此受到影响。当用力咳嗽、打喷嚏,甚至打呵欠时,肺内压力增高,已有病变的胸膜,也可能发生破裂,引起气胸。 医生赶紧给林女士作了胸腔穿刺,抽出几百毫升空气后,林女士的病情很快有了改善,呼吸变得平稳,唇色也开始转红。她告诉医生,这已是第三次发病。前两次发病情况与这次相似,分别是在半年前和三个月前。虽然诊断为自发作气胸,却未找到真正的发病原因。这次发病既没有受过外伤,肺部也从未生过病。医生想了想,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林女士顺便说出心中的一个疑问:每次发病都是在来*经后的第二天。医生很重视她提供的这条线索,又顺藤摸瓜,详细地询问林女士的经期和孕产情况。林女士于15岁*经初潮,平时*经正常。8年前结婚,婚后生过一个孩子,已经上小学。曾作过两次*流术,气胸病是在第二次*流手术后一年发生的。 医生告诉她,发病原因已经找到,与*经有关,这病叫*经性气胸,较为少见。 看着林女士迷惑不解的样子,医生解释说,子*内膜的特征是增生活跃,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周期性地发生脱落、出血、这就是*经;此外,它还有移地生长的特征。女性子*腔与输卵管相通,输卵管则开口于腹腔。如有子*后屈、宫颈狭窄、**膜闭锁等异常情况,则**排出不畅,脱落的子*膜碎片可能逆流进入输卵管,再到达盆腔或腹腔,在那里生长,造成这些部位的子*内膜异位症。少数碎片行得更远,可随着呼吸运动和肠蠕动形成的腹腔内静水压“气流”,一直向上到达腹腔顶部。腹腔顶部是膈肌,像顶帐篷,将胸腹腔之间完全隔开。一般情况下,子*内膜碎片不易通过。但如果膈肌先天发育不良,存在缺损,这些不安分的子*内膜就有隙可乘,进入胸膜。子*内膜迁移至胸膜及肺表面生长,当*经来潮时便发生脱落。由于胸膜很薄,易发生损伤,致使空气从肺部进入胸膜腔内,形成气胸,发生症状。子*内膜异位症,也可能与人工*产吸宫术有关。手术时,子*腔内为负压,突然拔出吸管,外界空气立即进入,使宫内负压变成正压。此时,宫腔内有活力的子*内膜碎片便可能经输卵管倒流入腹腔。 林女士听了,说:“我以前倒没这病,只是*流后才发生,莫非与此有关?” 医生点点头,说:“很有可能。”接着又告诉林女士,预防*经性气胸,总的来说,应多方面注意。当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避孕措施,尽量避免人工*产吸宫术就很重要。必须手术时,要到有经验的医疗单位,保证正规操作。此外,还要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如**膜闭锁、宫颈狭窄或子*过度后倾等应及时治疗。*经期避免剧烈体力活动,不宜同房。经前、经期或诊断性刮宫术后,忌输卵管通水、造影术、宫颈电烫、活检及息肉摘除术;且尽量避免妇科检查,以免引起**逆流。 医生建议林女士住院观察治疗,他说*经性气胸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气胸相同。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作胸腔穿刺,或进行闭式插管引流,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使肺恢复正常形态和呼吸功能,解除紧急症状。以后可用抑制排卵的性激素,造成闭经,使异位的子*内膜慢慢萎缩,最后纤维化。必要的话,可切除输卵管、卵巢,甚至子*。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决定。 气胸西医治疗 治疗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若未及时处理往往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尤其是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诊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损害肺功能,甚至威胁生 命。据文献报道自发性气胸发生率为5~46/10万人口,复发率为19.6%~56.1%,病死率为l%~7.3%;在1次发作后的复发率为50%,3次 发作后的复发率为80%;约15%患者发生双侧性气胸。随着每次发作,像包裹性粘连撕裂引起的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也在增加。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持续性气 胸系指自发性气胸经肋间切开水封瓶引流或加用持续负压吸引,仍然漏气超过14天者;而复发性气胸则指单侧气胸发作超过2次或双侧性气胸发作3次以上者。这 两种气胸通称为顽固性气胸)均提示肺内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因此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症状、体征、X线变化(肺压缩 的程度、有无纵隔移位)、胸膜腔内压力、有无胸腔积液、气胸发生的速度及原有肺功能状态,首次发病抑或复发等因素。基本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的一般治疗、 排气疗法、防止复发措施、手术疗法及并发症防治等。 1、一般治疗 气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使肺活动减少,有利于气体吸收。适用于首次发作,肺萎陷在20%以下,不伴有呼吸困难者。单纯卧床休息,每天可吸收 胸膜腔内气体容积的1.25%。如经1周肺仍然不膨胀者,则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措施。Chadha等报道持续吸入高浓度氧疗法(面罩呼吸)氧流量 3L/min,可使气胸患者气体吸收率提高4.2%,肺完全复张时间缩短至平均5天(范围3~7天),较一般卧床休息,肺复张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有人报道 用面罩吸纯氧治疗气胸,氧流量为10L/min,每次20min,2次/d,结果气胸吸收时间缩短。其机制是提高血中PO2,使氮分压(PN)下降,从而 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的PN差,促使胸膜腔内的氮气向血液传递(氮-氧交换),加快肺复张。此法应注意氧中毒的发生,避免持续吸入高浓度氧。 2、排气疗法 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的病人,尤其是张力型气胸需要紧急排气者。 胸膜腔穿刺抽气法: ①方法:用气胸针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或腋下区第4、第5或第6肋间于皮肤消毒后直接穿刺入胸膜腔,随后连接于50ml 或100ml注射器,或人工气胸机抽气并测压,直到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为止。一般1次抽气不宜超过1000ml或使胸膜腔腔内负压在 -0.196~0.392kPa(-2~4cmH20)为宜,每天或隔天抽气1次。如属张力型气胸,病情紧急,又无其他抽气设备时,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可 用粗针头迅速刺入胸膜腔以达到暂时减压的目的。 ②适应证:闭合型气胸,其他类型气胸的现场抢救与诊断。 ③本法的优缺点:本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和器 械。但对开放型气胸、张力型气胸仅能达到测压,不能够解决排气,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而且直接穿刺抽气不慎时易穿破肺泡或肺大疱而加重气胸;反复穿刺容易 引起感染;并且复发率高。 胸腔闭式引流术 ①方法:A.定位:单纯气胸者通常选择第2前肋间插入引流管;局限性气胸或有胸膜粘连者,应X线透视定位插管;液气胸需排气排 液者,多选择上胸部插管引流,有时需置上、下2根引流管。B.操作:选择质软、刺激性小,外径细、内径大的硅胶管作引流管;用套管针插入胸膜腔,拔出针 芯,插入硅胶管,或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用血管钳分离软组织,将引流管插入胸膜腔。 ②引流术类型:A.水封瓶正压引流法:将引流管连接于床旁的单瓶水封正 压连续排气装置: [即水封瓶内的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面下1~2cm,患者呼气时胸膜腔内正压,只要高于体外大气压0.098~0.196 kPa(1~2cmH20)就有气体排出],本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气胸,尤其是张力型气胸。此种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少,可使大部分闭合型气胸治愈,但使肺 膨胀至正常所需的时间较持续负压引流法长,对开放型气胸治疗效果不如持续负压引流。B.持续负压引流法:在电动马达与水封瓶之间接上调压瓶,调整调压管入 水深度,吸引压力维持在-0.49~-1.76 kPa(-5~-18cmH20)为宜。 或将引流管连接于日本长谷等研制的集水封调压为一体的单瓶便携式气胸引流装置。本法优点:可连续排气、引流胸腔积液,促使肺早日复张,破口提前愈 合, 迅速消灭无效腔,减少感染等。对气胸的治愈率达95%以上,平均治愈时间<10天,复发率约16%。缺点:可能因抽气过快偶有发生急性肺水肿,故对 心力衰竭、高龄者需慎重使用持续恒定低负压装置。本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气胸,尤其是张力型气胸,开放型气胸及肺气肿并发的气胸。 3、胸膜粘连术 由于自发性气胸复发率高,为了预防复发,用单纯理化剂、免疫赋活剂、纤维蛋白补充剂、医用黏合剂及生物刺激剂等引入胸膜腔,使脏层和壁层两层胸膜粘连从而 消灭胸膜腔间隙,使空气无处积存,即所谓“胸膜固定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