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在校门口遇到一位母亲,她刚开车把儿子送来学校。她盯着儿子背影的眼睛快要冒出火来了,遇到我关切的问了声:“怎么啦?”她的火就被引燃了。7点钟必须要进教室参加晨读,为了送儿子,母亲也是牺牲睡眠时间的,再加在高架上堵车,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变道抢道,这才准时到了校门。但让她胸闷的事情就发生在儿子将要进校门的那瞬间。 母亲坐在车上,盯着儿子一米八五的背影,照理,他应该急冲冲、跌撞撞地往里跑,但他,停在校门口,系校服领上的扣子,摸索了好久,大概系上了,这才慢悠悠地进门,想到自己在高架上横冲直撞,母亲的委屈转化成愤怒。“等一下!现在的孩子还会仔细到系好最上面的领扣吗?”我好奇这个细节,“对呀,他一直都在意这个细节,每个扣子都要扣好的,天这么热,他也要理整齐。”“这是个好习惯呀……”我不由得赞叹。“问题是,他为什么不边跑边系呢?”母亲还是停在自己的要求上,“进了教室再慢慢整理呢,我给他节约出来的两分钟,他却用来系扣子,那么还是迟到了。真是可恨!”听起来母亲的愤怒减少了些。 “其实为了7点钟的晨读,我们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儿子的早饭都是在车上吃的,然后在车上眯缝一会儿,睡眠严重不足。如果是这样的精神状态,这个晨读能起到作用吗?”母亲开始心疼儿子了。“但大声朗读可以让人吐气吸纳,达到提神醒脑作用。这也是好习惯呀。”我很赞成朗诵。“可是,他的成绩那么差,昨晚抽背他两个白天刚学的单词,还是忘记了。他的脑袋到底长什么了!”这才是母亲愤怒的原因——“成绩不好”。如果儿子成绩好,那两个纽扣就不是替罪羔羊了。 “我很急,你却慢慢踱步”,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用行动在与自己对抗。但是,孩子在慢慢系鞋带、系纽扣的时候,他脑袋里也在想什么吧:今天有什么课、中午和谁吃饭、抽空打下篮球、作业都带齐了吧、今天的走班课又会遇到隔壁班的那个女生了……。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他们做无穷的功课,不给他们留出一点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但是:什么叫虚度呢?快乐不算人生追求吗?满足天性的要求算虚度吗? 父母忘记了自己也曾做过孩子,总想把自己的直接经验灌给孩子,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用父母积累的间接经验直达目的地,就可以超越别人。 但是,父母忘记了走走岔路更能激发对神奇人生的探索和创造,那些过程比结果更让人生充实。到树林里用网兜捉知了、到河沟里网蝌蚪、偷摘别人家种的无花果,小时候这些经历就像故事一样精彩,但对自己的孩子,是很不放心他们东奔西跑的,那些蝌蚪、鱼虫都可以买给他们玩。这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自己手心捏出汗地看了90分钟,然后告诉在里间刷题的孩子谁赢了,那就够了吗?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不再像童年期那样深深地依赖父母,孩子的人格要自立,必须离开母亲。自立并不是与母亲毫无关系,而是与母亲之间形成全新的关系。那个母亲因为孩子停下脚步来系纽扣,就愤怒地认为他是故意的、不听自己的话。她不去体会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系那两颗纽扣,更谈不上欣赏孩子这一良好习惯。 为人父母者的种种焦虑和不安的根源:认为孩子如瓷器一样脆弱,他们没有足够的智力评估生活中遇到的风险,也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所以成年人的责任是保护他们远离一切风险,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但是父母一方面看不起自己孩子,认为他们没有能力,一方面希望孩子成龙成凤。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守护天使,可是,父母的软弱和不足也因了这份陪伴与亲近而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孩子面前。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生活的美好、存在极大不安全感的母亲,还能做什么样的天使?父母到底是在保护他、成全他,还是在参与这个世界对美好的扼杀? 我们这代人的孩子,家庭教育几乎是个空白,孩子从我们这里没有得到自然的情感交流,或者说一种天真的乐趣的分享。孩子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做人方面也不是那么真诚,甚至很虚伪。 我是谁?身为父母的我们,又曾是谁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是谁?我们能贡献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圆满我们的幸福人生。一个更大的悖论是:幸福就是欲望的满足。但欲望是个无底洞,一次欲望的满足唤醒的是更多、更大的欲望。 幸福在于平衡之道,幸福之门是由内向外打开,而非由外向内打开的。研究幸福的专家们提倡慢生活、简单生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天,欣赏他的思想,和孩子一起读书,把每一天都过得自然淡定。大家都试试看,看看这是不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