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会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今天,在南京清凉门大街一处商场里,不少家长没有选择买玩具、娃娃,而是选择了送一份看起来有些残忍的礼物:一次“诱拐考验”。
爸爸妈妈不见了,偌大的商场里,孩子会如何表现?遇到陌生人,孩子会跟陌生人走吗?这位年轻妈妈非常自信,相信自己三岁半的孩子隆隆能成功通过“诱拐”考验。
商场里,一位假扮“人贩子”的年轻女士跟隆隆说了大概三分钟话后,隆隆转身跟“人贩子”走了,但很快他就返回原处了。
这时“人贩子”拿出手机,给隆隆看了一会儿,隆隆很快就选择跟”人贩子“走了。
看到孩子没能抵挡住手机动画片的诱惑,妈妈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害怕。 隆隆的妈妈:你怎么跟陌生人走了呢?妈妈不是跟你说了很多次吗?你认识这个阿姨吗? 隆隆:不认识。 隆隆的妈妈:那怎么能跟人家走呢? 假扮“人贩子”的年轻女士说,一开始,隆隆并不愿意跟她走,但第二次她给孩子看了手机里的动画片,孩子就很快跟自己走了。 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一共有106对家长选择让孩子参与“诱拐”实验,但结果却令家长们担忧,只有10个孩子成功抵抗住了“人贩子”的拐骗。 从上述”实验“中不难看出,小孩对拐骗这件事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社会上、电视剧中经常有小孩被拐骗的事件,不法分子通常抓住孩子年龄小,缺少防范心理,容易听信别人的特点,利用引诱、强行等手段实施犯罪;教师、家长都应该把拐骗者的欺骗伎俩告诉孩子,并教育孩子如何避免被拐骗,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脱,同学们也应该掌握防拐骗安全知识,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 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千万不能跟他(她)走,因为我们不认识他们,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学生如何避免被人拐骗、绑架? 1、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由老师联系家长,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不能跟别人走。 2、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3、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一个人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千万不要开门。 4、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家长等结伴同行,节假日*流比较多,和家长上街或外出游玩一定要牵手、紧随家长。 5、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坚决拒绝他们的诱惑。 6、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7、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 8、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9、遇事先和家长老师商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解决,擅自做主往往会导致危险发生。 遇到有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需带你离开或带你去找父母时,不可轻信他的话,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10、同学们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