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且凉意渐浓,此时宝宝是很容易便秘的,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便秘虽然不是大病,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也会给宝宝带来不良后果。 便秘后的不良后果 1、便秘的不良后果有很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肛裂,可引起便后滴鲜血,肛周疼痛。 2、孩子在便后疼痛,就不愿意排便,这样会更加引起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3、便秘严重的孩子还可能引起外痔。 4、慢性便秘的孩子还常伴有食欲不振,因而导致营养不良,精神萎靡,肠道功能紊乱,这样会更加重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 1.饮食不足:小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使大便余渣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不易排出。 2.膳食结构不合理:常见者为蛋白质食物(肉、蛋、奶)摄入偏多,含碳水化合物食物(主食)摄入少且过于精细(粗粮少),含膳食纤维食物(豆类、水果、蔬菜)摄入不足,此外每日饮水少亦为重要原因。 3.肠道功能失常:由于生活不规律和缺乏训练按时排便习惯,以致未形成按时排便条件反射,终致肠肌松弛而便秘。 4.胃肠动力异常:近年来随着胃肠传输时间和多通道下消化道测压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发觉部分便秘患儿存在结肠或直肠**动力障碍,结肠无力和出口梗阻是最常见得因素。 5.生理异常:如宝宝有**裂、**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可能引起便秘。爸妈日常如发觉宝宝便秘,需注意检查宝宝**有无异常。 6.药物作用: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而便秘,如胆碱能药物、抑酸剂、某些抗惊厥药等。 7.遗传因素:部分患儿生后即便秘,有家族史, 可能与遗传有关。 8.精神因素: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排便时疼痛,肛裂疼痛,对卫生间环境不适应和个人情绪不佳等可导致便秘。 治疗方法 1.矫正孩子的饮食 若系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 2.训练排便的习惯不容忽视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样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塞露通便 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开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肠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内以后,父母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头塞入小儿**内,同样具有通便作用。 3.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尤其注意切忌滥用导泻药,常服这类药,会使肠壁活动依赖于药物,导致功能失调便秘反而更加严重。 5.按摩 适当地按摩小儿**口: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排便。 6.调理脾胃 由于婴幼儿便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所以适当给宝宝调理脾胃对于婴儿便秘,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便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7.易消化配方 大多数宝宝对普通配方奶粉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消化不好时,大便表现为便秘。易消化配方雅培亲护蛋白质成分为部分水解乳清蛋白,不添加棕榈油。 蔬果治疗方法 1.吃香蕉 宝宝便秘可以每天吃1-2根香蕉。香蕉能够清热润肠,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但是体质虚寒的孩子不适于使用。 2.每天吃半个苹果 可以给宝宝每天吃半个苹果,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与鞣酸,可以将肠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同时其中含有的粗纤维能够促进粪便的软化,有利于促进排泄,可以将苹果弄成苹果泥喂给宝宝。 3.吃一些粗纤维蔬菜 菠菜、油菜、芹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多吃一些,可以将芹菜剁碎了包饺子、蒸包子,宝宝可以更容易消化,芹菜末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促进宝宝排便。 4.喝一些橘子汁、红枣汁 橘子汁和红枣汁具有润肠的效果,每天适量的给宝宝喝一些可以促进宝宝排便,有效的缓解宝宝便秘。 食疗方法 酥蜜粥 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净,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适用于气血亏虚、肠燥便秘、大便干结难解 芝麻杏仁糊 芝麻、大米各90克,甜杏仁60克,当归10克,白糖适量。将前三味浸水后磨成糊状备用,当归水煎取汁,调入药糊、白糖,煮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天。 可养血润燥。适用于血虚便秘。 黄芪芝麻糊 黄芪5克,黑芝麻、蜂蜜各60克。黑芝麻炒香研末备用。黄芪水煎取汁,调芝麻、蜂蜜饮服,每日1剂,连续3~5天。可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适用于气虚便秘、排便无力、便后疲乏、汗出气短等。 香蕉粥 香蕉2个,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香蕉去皮,捣泥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香蕉、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润肠,润肺止咳。 适用于大便燥结,肺虚、肺燥咳嗽等。 作 者:言若 U12育儿撰稿人 图片来源:网络 U12育儿原创文章,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