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五岁, “这是刘姨,快叫刘姨好!” “刘姨好!” “这孩子看着就聪明,学啥特长了吗?我跟你说,现在孩子没有特长可不行,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就被报了一堆特长班?? 那年我九岁, “这是王叔,快叫王叔!” “王叔好!” “孩子几年级啦?” “三年级。” “成绩怎么样啊?得抓紧啊,现在小学成绩跟不上以后就完啦。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就多了一堆暑假作业?? 那年我十四岁, “这是你张大爷。” “张大爷好!” “初中几年级啦?” “初二。” “初二啊,那是学习的关键阶段,很多孩子就是这时候跟不上被甩开的。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每天晚上的电视剧就不让看了?? 那年我十六岁, “这是你曹婶。” “曹婶好!” “上高中了吧?” “高一。” “想考哪所大学啊?得有个好目标。人这辈子就拼着三年了,考了好大学就啥都不愁了,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所有周日基本没有了,都被要求在家看书?? 那年我十八岁, “这是你丁大娘。” “丁大娘好!” “快高考了吧?” “嗯,还有半年。” “就剩下最后冲刺了!人这辈子就拼这一回了,可不能再分心阿,最后受苦这半年就行了,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每天晚上十点之前都不许睡觉了?? 那年我二十二岁, “这是你吴奶。” “吴奶好!” “大几啦?” “大三。” “有对象没有呀?” “没有??” “孩子我跟你说,你得抓紧找对象啊,不然好的都让别人挑走啦,以后再找就不好找啦,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每次给爸妈打电话,回家都被爸妈各种催促?? 那年我二十四岁, “这是你周叔,唐姨,梁婶。” “周叔好!唐姨好!梁婶好!” “硕士快毕业了吧?” “还有一年。” “毕业之后去国企吧,国企收入不错,还稳定,以后再当个国企高管,你看家孩子??” “还是去外企,搞金融,赚大钱,然后自己出来单干,在北京上海安家。你看家孩子??” “不对,还是得读博士,以后出国,定居国外拿绿卡。把爸妈都接出去。你看家孩子??” 然后我一个礼拜晚上睡不着,对未来更加迷茫纠结与困惑了?? 多年以来的我们, 被要求以这些素未谋面的家的孩子为榜样, 被要求以这些道听途说的家的孩子为目标, 被要求以这些似是而非的家的孩子为规范?? 就这样,我们苟延残喘了多年。回首童年往事,“亲朋好友”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小时候无微不至的攀比让我们的精神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小伙伴在成绩单出来之后就变成一个个摧毁我童年的小幽灵,当然我们是彼此摧残着。从学特长到学文化课,只要有家长的地方,就有江湖。 后来离开了家,以为终于解脱,每当回到家里,还是提心吊胆。今天问对象,明天问工资,后天问人生规划的这个那个。总之“亲朋好友”的关心似乎主题没有变化,即便是再纯真的关心,也会有无意识的攀比。这种攀比即便“大人”不考虑,自己在这种氛围下渲染出来的思维也会情不自禁给自己添堵。 无奈级问题:“毕业后去哪工作啦?”“有没有对象呢?”厌恶级问题:“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呀?”“对象家里面是干吗的呀?”**级问题:“你看看谁谁谁工资是多少,你有他多吗?”“你看看谁谁对象可好了,你的咋样呀?”我多想有一把AK47啊!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实现亲朋好友们的“理想”,他们对孩子的成绩的期待、对学校的选择、对就业的要求等等,都交织着压到了我们身上,通过各种有意无意的攀比和若隐若现的炫耀。而我们竟然为了实现别人家的孩子的理想模样奋斗了二十多年。这是一个好大的教育笑话,而这则笑话则被我们这一代人讲了二十多年。 很多人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也有很多人关心我们飞得累不累。谁想到,时间久了,关心我们飞得累不累的我们也会问:“你看,他飞得就不累呢!”这种酱缸风气实在有感染力,真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比’。”哪怕你是再善意的问候,都会被揣测为虚伪的试探;即便你是再随便的应对,都会被理解为精心的准备。 正是这些老一辈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幼小的心灵逐渐明白,很多时候人的进步不是靠阳光进步向上,而是靠虚荣嫉妒和不甘心。也是他们让我们今天明白,关心有时候是一种伤害,冷漠有时候是一种同情。我们这些攀比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世界无法建立起完整的爱,因为我们仿佛就没有接受过不经伤害的嘘寒问暖——这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存在,而这竟然是我们二十多年的常规生活? 唉,终于该远离那个旧的圈子了。事到如今,我们也愤怒他们摧残了昨天的我们,我们也感谢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就在这悠然脱离旧圈、踌躇迈入新圈的人生佳境处,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大的问题,我们也到了结婚育儿的年纪。前几天竟然对着朋友说了一句:“你看看家孩子。”此时我心里一惊:“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不会成为我们最讨厌的人吧?” 曾经受害的我们,今天竟然逐步形成了即将害人的新一代!这是一个让我从道德和自尊心上都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每当我看到一个个朋友的宝宝的时候,我竟然也会情不自禁想和自己认识的其他宝宝做比较,我为自己感到恐怖,更为这些宝宝感动恐怖。我无法想象,他们未来面临的将是一个怎样的叔叔,以及其他的叔叔阿姨。 虚荣,是我们的劣性,我们没有强大的自控力将其克制,只会将虚荣及背后的一系列攀比等行为投身到我们下一代的身上,就如当年我们遭受的一样,这是一种自戕。如果我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逃离曾经给我们伤害的环境,却来到了一个新天地重建了一个伤害别的幼小心灵二十年的环境,我们怎么可以接受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