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举报/反馈

首先必须反驳一下,”悲伤“和”**“绝非背离关系,在好的作家笔下,”悲伤“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比”幸福圆满“更能彰显”**“的叙事方法。

就如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讲述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在种种变故和苦难中相互扶持的故事,故事里的孩子虽然不理解苦难和爱的含义,但正在那些经历中他们懂得了爱的分量和责任,并且用行动诠释着坚韧善良、刚强正直、相亲相爱。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书里的孩子和书外的孩子一样是天真的、坦荡的、纯洁的,而且,作者用柔软却直入心底的笔触书写着忧伤却温暖的故事,这不仅不会使读故事的孩子感到受伤,相反更可能产生的影响是,让读过这些故事的孩子更加相信爱、相信希望、相信努力,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坎坷也能昂首挺胸,怀着对生活和对他人真挚的善意继续前进。

这样的故事,就使”悲伤“成为了突显”温暖“的有力方式,在细节处触动孩子,也在孩子的生活细节中氤氲成一种长久的温柔的滋养。

其次,看到年幼的孩子读书哭得很伤心,做父母的心疼,担心书里的情绪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这能够理解。

但是孩子看到悲伤的故事会痛苦,家长的第一反应该是欣喜,因为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善于感受的内心。

至于”悲伤“的故事情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悲伤是否会抑制”**“的传达效果,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两个观点。

1、哭不代表受伤害

1)适当的情绪释放是好事

在很多时候,流泪、抽泣、嚎啕大哭,只是一种情绪释放的途径,而且越是暂时的情绪影响越容易被释放出来。相反很深的愁怨、愤恨、伤感,反而可能憋在心里不发泄出来。因而“哭”出来是好事,适当的情绪释放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2)哭泣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悲伤≠受伤

对于孩子来说,他能真切感受到外界给他带来的触动,但他可能说不出“遗憾”、“同情”、“悲悯”、“不舍”等等具体的情绪词汇,这时哭泣就成为了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表达自我的方式。

孩子对故事里虚构的人物尚且可以”共情“,也就更容易设身处地地为身边的亲人朋友着想。

这里要注意,孩子为书中人物感到悲伤还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即使换位思考了,他自己本身并没有受到伤害。孩子的内心是柔软的,但不一定非常脆弱,我们不应该低估孩子内心世界的坚韧程度。

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安静地陪伴身旁,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后,尝试着和孩子交流,倾听他哭泣的原因,兴许孩子告诉你的他对故事的理解,会让你有意外收获。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3)故事里的悲剧情节是一种特殊体验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快乐,一味快乐容易让人对外界刺激反应麻木。

没有家长可以永远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挫折和悲伤。现在大多数家庭不愁温饱,许多小康家庭,以及富裕家庭的孩子是非常缺乏生活体验的,丰沛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几乎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这时候,渴望和珍惜反而成为稀缺情绪。

无忧无虑地长大的人,有一些仍旧快乐坦率,有一些变得自私冷漠,然而心怀悲悯的孩子会更善良,更包容,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力也更强。

因而,喜剧体验和悲剧体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的。与其担心孩子面对悲伤,不如多和孩子一起在读书的过程中,帮助他锤炼心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2、不要低估孩子的认知和审美

1)不要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

文字方面,学龄前儿童可能识字不全,但是对基本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已经到位,因而,即使不能自己直接阅读书本,也可以听懂家长讲给他听的故事。

其实到四五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产生基本认知。答主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理解自己的家庭是个什么状况,并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但我爸妈完全不知道我知道这些(当然这时的认知是不成熟的,而且即便是早熟的孩子也还有十分懵懂天真的时候,比如做了个梦以为它是真的)。

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他对生活的理解其实也只是一次次感知周遭人和事的经验总和。总而言之,认知源自生活,无论成长背景如何,只要活着这件事本身在发生,就会形成相应 的认知。孩子的认知能力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交代清楚这一点,下面一点就好理解了。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2)学龄前儿童也有自己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

以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为例,孩子都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画书,这是色彩审美需求,孩子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联想到不同的画面,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这是色彩审美能力。

相应地,在文字和情节方面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需求和鉴赏力(这种审美知觉往往是非自觉形成的,有着很强的可塑性)。

这一点上又可以理解为喜剧审美和悲剧审美。向往快乐人生、喜剧结局是人的天性,但是写满快乐又难免单薄。有悲有喜,有笑也有泪的人生才是丰满和有趣的。

吕敬人先生说过:“一本理想的书应是体现和谐对比之美。”一个合格的“悲伤的故事”一定不是只有悲剧情节的,也不会为悲而悲,它最后传递出来的一定是爱和美。优秀的作者会以巧妙的方式,将悲剧的情感张力和主旨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管理。插一句,其实国内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十分注意分寸,不必太过紧张。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最后举个例子:

全世界小朋友都在读的《安徒生童话》其实也有悲剧成分,比如《海的女儿》,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是这些悲伤的故事被隐藏起来了吗?没有。它们作为给儿童看的故事流传到现在,并且被奉为经典,一定是有原因的。

以《海的女儿》为例,它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人鱼公主救起并爱上了一位王子,她为了见到王子作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最后在沉默和无奈中化成泡沫,成全王子的幸福。

故事无疑是悲伤的,但是它传达出了一种坚贞无私的情感。人鱼公主对王子的爱是“真”的,她只求对方幸福、不要求其他回报的付出是“善”的,人鱼公主这个形象和她的纯洁内心、高尚情感是“美”的。

悲剧成分本身,完全没有妨碍它成为一部传递**的经典作品。

看到公主死了放声大哭,可以给孩子看悲伤的故事吗?

即使现在出现了一些声音称《人鱼公主》不适合给5岁以下孩子看,给出的理由也是,”孩子可能会觉得,改变自己成为别人才能得到青睐,从而感到受伤。“ 假使出现了这种状况,家长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孩子在后续的阅读和生活体验中不断修正,让他们懂得自尊自信和自爱。

阅读不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它是一个延续的连续作用的过程。

【总结】

在孩子幼年阶段,家长要帮助他挑选适合的读本,但是,在这个时候摒弃某些文学作品的原因绝不应该是悲伤,而是缺乏情感。

一本通篇描绘快乐的书,假使它不能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我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去读。

”悲伤“和”美好“可以相得益彰,关键在于”和谐“。这一点能否达成则与作者的创作水平、三观和责任感有关。

一个会为童话里公主的死去而放声大哭的男孩子的心,是多么柔软和纯洁啊。

希望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问世,来滋养这样美好的心灵。

作者:月佛萝来源:今日头条

上一篇:测测你家珍宝是否具有虚荣心

下一篇:避孕药概念 您了解多少?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真是拿他(她)没办法!”

警惕!暖宝宝使用不当会爆炸

新年伊始,愿儿童拐卖离我们越来

孩子有哮喘可以跑步吗?

推荐阅读

1-6岁孩子的正确陪伴方法,你都做对了吗?

属猪起名字适合用的字 分享15个招福的猪宝宝寓意字

现代宝宝完美体格培育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