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长大到6个月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宝宝想下床一探究竟,但试探了一下,实在太高,于是便大哭起来,在那之后只要遇到高的地方他搞不定的情况,就大哭不止。而前几天看到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萌宝宝聪明的想出了好办法,他用尽力气把床上所有的枕头拽到了床下,小屁股一扭一扭的,自己搭了个着陆点,顺利软着陆,简直萌化所有人的心。 生活中,让宝宝感到恐惧的事物有许多,宝宝又是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呢?究其根源都与宝宝自身的成长和认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例如,宝宝对高度的恐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的“视崖实验”以及后来研究者对其的深入探究发觉,只有6个月以上的宝宝具有了对深度的感知后,才会对高度感到害怕,而小婴儿的感觉是相悖的,反而会对高度感兴趣,这就叫初生牛犊不怕虎。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难发觉,宝宝恐惧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自己的成长从周围环境及爸妈身上习得的。因而这也为我们帮助宝宝消除恐惧、更积极的探索世界提供了方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做法会使宝宝产生恐惧: 1、吓唬 其实说起来宝爸宝妈们都知道,作为宝宝的守护者,要对他们温柔以待。但每当宝宝突然哭闹不止时,怎么哄都哄不好时,我们不由自主的就“暴力”以待了。甚至有的爸妈拿出杀手锏——“宝宝你再这么不听话就让你一个人留在这里了啊”,“宝宝你再哭就有坏巫婆把你抱走了啊”,往往对于两三岁的宝宝这类方法很是管用,屡试不爽。但宝爸宝妈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杀手锏也许就为宝宝们埋下了即使长大后也无法摆脱的恐惧感,因为对于宝宝来说某种体验已经与这种恐惧感密不可分。 2、胆小标签 过年串门时,遇到有宝宝的家庭,我常常听到宝爸宝妈们客气的说“我家宝宝就是有点害羞”“宝宝他就是有些胆小”等等。甚至晚饭后去公园散步还会常听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太胆小啦”,“你就不能勇敢一点吗”。这些都是常见的标签,我们以为这是在保护孩子,或是鼓励孩子勇敢一些,但殊不知的是这样的话语传达给宝宝往往是标签中最核心的词汇“害羞”、“胆小”、“不勇敢”。最终的结果也常常事与愿违。 那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宝宝面对恐惧呢? 1、给在恐惧中的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 例如,怕高的宝宝,我们最应该做的是首先带宝宝离开他现在害怕的环境;怕黑的宝宝爸妈可以陪着他,给他提供安全感,这样慢慢的宝宝就会认可自己有能力能量面对这些让他害怕的“怪物”。 2、给宝宝的许诺及时兑现。 这个方法对于解决害怕与妈妈分离的宝宝非常有效,妈妈对宝宝的需求和许诺及时满足,给宝宝足够的信任感,这样妈妈在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时间,并在保证的时间内回来,保证时间由短到长,慢慢的,宝宝就会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也就不会感到那么恐惧了。 3、在宝宝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深入了解、克服恐惧。 大家都知道,恐惧源于未知,宝宝也是一样的,像怕高怕黑的宝宝,我们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带领他们多体验,多了解,并告诉他们什么是安全的、怎么保护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就慢慢不害怕了。 4、每个人都有恐惧。 不仅仅是宝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伴随恐惧的,所以我们又何必非要宝宝克服恐惧呢,只要恐惧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培养起宝宝面对恐惧时的自信,也不一定就要消除它,就让它陪伴着宝宝不是也蛮好的吗?!比如:如果宝宝不知道害怕,没有恐惧,就很有可能从很高的床上往下跳,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恐惧,才保证了宝宝的安全。所以恐惧是把双刃剑,控制好了,也是宝宝一生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