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举报/反馈

儿童体质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人种差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都是造成中外儿童体质差异的原因。我们常常感叹国外孩子热爱体育,却疏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运动技能;我们常常艳羡国外环境如何开放,却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困”在家中。

【孟母呼吁】本期小孟说呼吁家长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孩子的锻炼方法和教育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我国重智轻体教育观念待改变

“每天锻炼一小时”怎样落实?

这些年,国家相当重视儿童体质下滑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虽然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是身边不断冒出的“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们却仍在警示我们,拯救孩子体质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在许多人看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拯救我国儿童体质的重要契机。有媒体如此解读,当校园体育上升至政策高度,意味着孩子锻炼有了政府撑腰。不过,要把一项硬性规定落实到全国各地的千万所学校,能不能贯彻到位、会不会遇到阻力、有没有保质保量,一个个问题等待回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场地有限,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些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学生没有太多选择,往往一小时的时间锻炼几分钟就算了,流于形式。”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学生跑步何时不用动员?

据了解,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只练习考试必考的掷实心球、800米、1000米等项目,“为考试而运动”让很多孩子对体育锻炼产生了逆反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体育课既要有基础教学,也要有一些技能的培养,比如教会孩子们游泳、篮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参与的兴趣,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在课外运动的时候也不会显得无所适从。”

“运动的快乐,需要孩子们在没有负担的状态下去感受,在那种环境中即使是看似乏味的跑步,也能激发出一种“单纯的快感”。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督促儿童锻炼的举措,并未抓住孩子的天性和体育的本质。“这些政策的行政化意图很强,而真正需要调动的是学生本身的积极性。”熊丙奇说。

父母应引导孩子多锻炼

智育与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本应和谐共处、相辅相成。如今却呈对峙之势。面对升学压力,大部分家长首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成绩单,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仅限于不得病。

“你只要安心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是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成绩压倒一切的价值导向让孩子们与体育锻炼渐行渐远。

我国儿童体质一降再降已然成为了社会问题,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目前的大环境,但至少可以从我做起。家长们应在闲暇时多抽时间陪孩子做做户外运动,不要总是将孩子禁锢在房间里,毕竟让孩子换换心情,再回去学习也能获得更高的效率。也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培养出好的体质,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从学校到家庭——拒绝体质“玻璃化”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中国孩子体育课现状:

日前教育部有关部门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监测显示,四年级、八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76%,教育部有关部门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北京某小学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在他们的学校里因为家长的担心和反对,体育课上已经没有了双杠、跳马等传统孩子们都玩过的项目课。而铅球课,也因为出现过砸中学生脚,而取消了。很多体育器械,也因为用不上,直接当废品卖了。“孩子摔伤碰伤了,家长真的很生气,投诉后,后果很严重。现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真的是怕家长啊。”

“我们最近的体育课是集中练习垫上技巧,我几乎一项都做不好。关键是,我觉得课程安排好扭曲。”一位叫高tiger的网友在博客上抱怨。

国外孩子的体育课现状:

美国: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孩子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日本:日本的学校就倡导快乐体育,老师不会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通过“赤足训练”等方式增强孩子体质。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

新加坡: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新加坡中小学生,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在7~20岁学生中,60%以上都是1~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学生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记得我一年级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做游戏,有时候打棒球,有时候滑轮滑,每次大家都兴奋而快乐。但是我回到中国上小学后,印象中的体育课就是跑圈、立定跳远,打篮球只是老师对我们课堂表现好的难得奖励。”高tiger回忆说。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专家称中国孩子“玻璃化”源于家长过度保护

中国孩子从体质到心理显现“玻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家庭“温室”的过分宠溺。“一孩儿政策”让孩子成了家中的“独苗”,寄托着来自长辈的全部希望。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大人的代劳而在这一辈身上,呈现着退化的趋势。

要想改变孩子身体、心里“脆弱”的现状,首先应该改变家庭素质教育的方式,家长应该以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而要想搞好家庭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自己也应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增强孩子的体质应当成为一项国策

成功的体育教学奠定孩子一生的运动基础

近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与此同时,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20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

体育课需要体质和体能的基础训练,但过于粗放的课程设置、枯燥无趣的教授方式以及过度防御的“高危项目禁令”,正在逐渐毁掉孩子们最单纯的运动兴趣。

对于中国儿童的体质问题严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通过大量调研得出结论,认为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中国大部分儿童的体质状况,这四个字是“软、硬、笨、晕”。具体来说,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再加上前庭耳蜗神经功能低下而导致的晕车、晕船、晕飞机,这些都是从小锻炼不足所造成的结果。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中国孩子体质如何才能提高?

对于孩子而言,每天最好的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校园体育就成为孩子日常锻炼的重要一环。学校如何安排体育课程、如何指导学生锻炼、如何定位体育教育,不仅直接牵动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体育价值观。

要改善中国孩子的体质状况,孩子需要从小开始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要学会几种能够终生参与的体育活动。身体的强健能够有效地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孩子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更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说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应当成为一项国策。它关乎国民的健康,可比中国在国际比赛上拿多少金牌,要重要得多了。

增强体质,做快乐珍宝,为中国加油!

结语

  如何做到要“strong”不要虚胖?这个问题值得家长深思,在父母严格要求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意识,多鼓励和陪伴孩子锻炼身体,热爱运动。让孩子养出好的体质,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家长要如何防治婴儿营养性贫血呢?

下一篇:孩子被外婆和奶奶带竟天差地别!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从阿拉蕾的家庭教育出发 家长该

宝宝的焦虑,你懂吗?

上幼儿园需要准备什么 这些准备

宝宝为何爱趴着睡?

推荐阅读

使用吸奶器,这8小点不得不知!

宝宝断奶有十妙招!

从添加辅食开始培养宝宝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