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有五花八门的早教班,名目繁多且价格不菲。有条件的家长大多会跟风选择1-2个早教班给孩子报一下,至于为什么要报早教班,可能连家长自己也说不清。 (关于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上早教的问题,之前我写过一篇,《死贵死贵的早教班要给孩子报吗?看完这个你就懂了》很详细地进行了阐述。感兴趣的亲,可以去找来看下。
想要让孩子在适当的月龄里获得相应的训练,其实不用去早教,在家也可以做到。那就——做家务。 也许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让孩子做家务就是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那么孩子做家务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赶快来看下: 1、丰富感官体验 成年人的感官除了视觉之外,其他都退化了。 但孩子不一样,0-6岁孩子,感官用得越多,输入大脑的信息越丰富,大脑里感官经验越多,对于将来智力成长,人格的构建越有好处。 所以6岁以前,不能仅依靠视觉来给孩子输入信息。早教机构喜欢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那只是视觉的刺激,孩子需要多方位视觉的输入。
简单来说,感官信息输入得越多,孩子越聪明。 举个例子: 教孩子打鸡蛋,除了可以用眼睛看到鸡蛋的外观,形状,颜色之外,还可以摸到鸡蛋的外壳是硬硬的,蛋液是粘粘的,打鸡蛋的筷子是木头的,碗是玻璃的或陶瓷的。 在打蛋的过程中,看到颜色的变化,听到声音,摸到重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足以让孩子拥有许多感官经验的输入。 同理,每一个家务劳动都需要孩子运用到每个感官。 孩子对家长的参与程度越高,感官经验越丰富。 所有感官经验的累积,包括颜色、大小、形状、气味等,对孩子将来3岁以后抽象概念学习有帮助。 孩子家务做得越多,各种感官眼耳口鼻身意手运用参与得越多,大脑中信息越丰富,以后越聪明,将来会以经验此为基础上升到逻辑理性基础,对世界的分类驱辩越清楚,能参与到高等的行为中去。 2、牢固语言基础 现在小朋友都很会说,但问题是,他说的话他能不能将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或他听别人说话能否理解对方想要对他表达的意思。 通过做家务的,孩子就能对于各种物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仍打鸡蛋为例,打过鸡蛋的小朋友就会对鸡蛋这个词更加了解。 馒头、酵母,这样的词,做馒头的小朋友,对其理解肯定比没有做过馒头的小朋友深刻很多。 看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是看他能讲多少话,而是看他所讲的话,他自己的理解程度如何。所以个人不建议6岁以前的孩子参与演讲类的培训。 6岁以前关注的不是孩子有多少语言技巧,而是孩子是否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深度。 小孩子的语言最重要的基础,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感官的经验。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还可以跟孩子聊天,比如把手帕折成长方形,搓肥皂,拧干,挂起来…… 经常做家务的孩子,语言基础就会非常好。 有一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做了很多家务,大脑变得很灵活,所以长大后学什么都会很快。 3、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小孩天生有秩序感,他们会把外在空间的秩序和时间的顺序,通过生活体验进行内化,成为自己内心的秩序感,并逐渐演化成以后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做家务有必须要讲究一定的秩序,比如洗衣服,要先泡衣服、搓泡泡,漂干净,拧干,晾起来…… 除了洗衣服,其他任何家务劳动都有空间的秩序和时间的顺序,只有通过自己体验才能理解。光用嘴巴告诉孩子是没有用的,要让孩子通过不断地练习会慢慢内化。
在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家长也要做到多动手少动口,自己放慢动作让孩子看清楚。 不用担心孩子做不好,即便一开始做不好,比如水倒到外面,打翻了水杯,这些都不要紧。孩子在重复的过程中会自我纠正,会慢慢做得最好。 所有家务都需要练习,在此过程中孩子的秩序感会越来越好。 建议是0-6岁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做事情,要以兴趣为主引导他们。 4、提高专注力 专注力发展的前提,有智力目的,能够动手动脑,这几点做家务都完全吻合。 家务劳动是最能帮助孩子发展专注力。 只要有机会让孩子动手,他一定会表现专注,因为不专注就没办法完成一件家务,你只要在身边静静地陪伴就好。 5、教会孩子独立、自信 一个孩子如果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向独立,就一定会非常自信。 自信也是一种能力,不是爸爸妈妈说几句“你真棒”就能夸出来的。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进行准确的评估,才能让孩子自信得更有底气。
换句话讲,孩子如果有良好的语言能力,专注力,良好的动手能力,就一定会自信。 6、家务劳动是很好地锻炼身体的方式 从开始的肢体粗大动作训练到后来的精细动作,再到手眼协调,家务几乎可以完成你对早教所有的想象。 除此之外,家务还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控制能力,在搬搬抬抬的时候,还能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 7、家务能训练孩子身心合一 宝宝1岁以后就可以开始教他绑纽扣,对齐打结,这是培养身体和心灵合二为一的最佳方式之一。 这样的过程越多,孩子发展的越好,头脑对身体控制得越好。
有些小朋友答非所问,有些成年人动作笨拙,大脑对身体没有掌控能力,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拖延、懒癌,这些都是因为身体和心智无法合二为一,活在当下。 游乐园这样的世界,都是成年人创造出来的虚幻的世界,放到孩子的面前,孩子不会分真假只会全盘接受。 所以在6岁之前,请务必给孩子真实的世界。6岁以后再让孩子区别真假虚幻和现实。 这些通过做家务都可以完成,孩子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和现实联结。 8、强化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是家庭的一份子。 个人为家庭服务的同时,家庭也给个人带来安全感。 孩子生活在家庭中,自然也会想为这个家庭尽力,想要做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 通过做家务的劳动,孩子能对自我价值有准确的评估,以此来获得家庭的归属感,以及生活的安全感。 9、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会做家务,或者承担起家务都自然而然就会有责任感。 在《六A的力量》这本书的第十三章,有一个例子,13岁的儿子每天上学前都要完成一项倒垃圾的家务,但有一天爸爸发觉孩子忘记倒了,他二话不说就赶到学校,让儿子骑自行车回来把垃圾倒了。儿子当然不愿意,因为上课肯定会迟到,并且他也向爸爸保证一放学就回家倒垃圾。但爸爸仍是不同意。 最终,当儿子骑车倒完垃圾再回到学校的时候,上课已经迟到半个小时了,于是被校长找去谈话。 当校长得到他只是回家去完成每天早上倒垃圾的家务时,简直惊呆了!这位开明的校长没有责罚儿子,而是立刻打电话给爸爸感谢他为学校工作带来的帮助。 从此儿子几乎再也没忘记过倒垃圾这件事。
所以责任感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家务中培养出来。 我们80、90后从小都不怎么参与家务,也不承担家里的责任,事事处处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长大了,就显得没责任感。 如果一个人经常性为家庭成员承担一些劳动,并视别人的需求为己任,这就是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10、做家务能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文化 每个国家民族做家务有自己的方式,比如吃饭,中国人用筷子,国外用刀叉,在教孩子摆放餐具的同时,就顺便将一种文化植入到他的内心了。所以仅仅从家务的方式,就可以让一个人有文化归属感。
比如只有亚洲人才会蹲着洗衣服、摘菜,这就是所谓的“亚洲蹲”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会做家务的孩子,即便将来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之中,也能很快地通过家务同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联结,增加其适应性。 文章参考资料: 1、《六A的力量》 作者:[美]麦道卫迪克·戴依,根基教育机构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2、郑沁沁老师微课堂《家务是最好的早教》 郑沁沁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0-3岁、3-6岁认证教师 四叶草儿童之家联合创办人 上海蒙台梭利教师志愿者协会成员 蒙台梭利家长工作坊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