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被允许想哭就哭的孩子太少了。还记得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我们听到哭声有多么的惊喜,而现在,面对孩子的哭声,我们往往束手无策—— “哭什么哭,烦死了!” “别哭了,不许哭!” “好了,好了,不准哭了,妈妈带你去买吃的。” “这么大孩子了还哭,别人看见了会笑话你的。” “你要哭自己站在一边哭去,我不管你了啊?” …… 为了制止孩子的哭声,我们往往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斥责的、哄劝的,来消除内心的烦躁和怒火,可是结果会怎么样呢? 要么,孩子迫于你家长的权威,停止了哭泣,但是压抑了自己的情感;要么,你越是制止孩子不哭,孩子越是哭个不停;要么,你试着妥协和孩子谈条件,孩子后面就会把“哭”当做要挟你的的筹码。 其实,孩子小,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比较单一,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采取“哭”的形式,有时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却是天大的事情,他的哭往往是由他自己的原因的。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大人也是一样,有时候会因为小说和电视剧悲伤的情节而感染得落泪,有时候又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得想找个地方发泄情绪。哭,有时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手段,当我们放声哭完之后,往往会觉得轻松一些,能逐渐恢复理智。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从小就比较爱哭,这样的类型在很多人看来不太能理解:怎么没遇着什么事就哭了呢?事实上,我也不能理解,这可能和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的性格有关,就是一个泪点比较低的人,遇到感人的事情会感动,但是从内心当中也能感觉到别人的幸福,那是感动的泪水;遇到负面情绪或者压力大的时候眼泪也控制不住地流,从不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因为真正释放出来,内心才会重新变得冷静,这是一种缓解方式。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就不淡定了,总是想着各种法子让孩子停止哭泣,即使孩子表面上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了,也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也许你会认为孩子还是听话的,但他只是学会了察言观色,更加小心翼翼,他的内心中压抑着更多的情感,他害怕也无助,只要以后相似的事情发生,只会激发他更多的负面情绪,渐渐地,孩子就会变得缺乏自信,更加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试想一下,“哭”和“笑”都是表达情绪最常见的方式,为什么孩子笑的时候我们不去制止,而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就各种阻止呢?我们何不试着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去感受,所以,让孩子哭吧,让他把不好的情绪通过泪水先释放出去,他就能感受到你接纳了他的情绪,内心也会放松下来,自然情绪会有所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