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抱,or not to 抱,这是个问题 前几天一位妈妈留言: “我家宝儿3个月,经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 周围人都不让抱,怕养成坏习惯 又怕不抱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 闹哪样啊,我迷茫了…” 到底抱不抱? 先说说我家果汁的情况吧! 前段时间,好朋友敏敏来我家看望果汁 一开始果汁认生,害羞的一直躲在我身后 没过5分钟,和敏敏就像老熟人一样嗨玩 敏敏职业病又犯了 一边和果汁玩,一边观察她 笑着对我说: 顺便我俩也聊到了亲密育儿法中关于孩子哭闹要不要抱的问题 她说:“果汁这么有安全感,亲密育儿功不可没” 回想起一年前果汁刚出生不久... 每次她只要一哭 爱的本能,都会把我“嗖”的弹到她身边! 排除了:饿、屎、尿、热等问题后 抱在怀里安抚一下她就安静了 我积极地回应着,果汁所有的哭声 但是... 这样的坚持,却时常遭到其他“门派”的围攻 所以家里经常关于'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展开世纪大辩论 我一直坚持孩子太小一定要给予爱的回应 而爷爷奶奶却总是用传统的思维劝阻我说: “孩子不能一哭就去抱,以后该累人啦!” 以前看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里面提到: 0-6个月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基本的lt;因果关系gt; 控制大人这个说法对于过小的婴儿并不成立 哭是在表达需求(哭饿累困热)和抒发情感(害怕等) 我说:“不理睬果汁的哭,对她会造成伤害的...” 爷爷奶奶却觉得呆妈有些呆板,照书带娃不可取 挥一挥手说: “孩子才那么小,哪儿知道啥叫伤害呀?!” 我说:“爸,您养了那么多年花,其实孩子和花一样” 用爱浇灌的宝宝,内心开满阳光 看我很坚持要给抱的原则,他们也会尊重 但有时候还会拿锻炼孩子、培养独立来说事儿: “让她哭哭有好处,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性” 可是呆妈真心不认同,因为 不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独立,都是假独立 相信世界是安全的,才敢去闯关啊! 不过让呆妈最无语、最无力反抗的还是那一句: “你们小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 分分钟1000点伤害...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每个宝宝独一无二的气质,需要独家定制的爱 马伊琍在那篇刷屏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提到: 曾经风靡全美 坑爹坑妈又坑娃的lt;哭声免疫法gt; 有一个美国医生,把孩子当成冷冰冰的训练工具 他坚持孩子哭着哭着自身就能产生免疫 若干年后大家惊然发觉: 连他自己的孩子都有些精神问题 N年之后,那些信奉他的人深受其害 他们孩子从小就感受到母亲的生疏 内心总是没那么阳光 哭声免疫法的失败在于没有积极的回应 违背爱的本能,那些美国妈心也真是大... 呆妈发觉 其实家里老人一直唠叨的“不要抱不要惯着孩子”的说法 就是中国式“哭声免疫法”,异曲同工 随着果汁不断长大 呆妈“惊喜”地发觉,最悲催的是: 该抱的时候不抱,不该抱的时候瞎抱! 现在果汁1岁多了,哭闹很少了 偶尔有哭闹,也是在表达需求 这个时候,你想抱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而是需要其他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 这个时期的宝宝哭闹,基本上等同于“开口说话” 所以需要妈妈读懂不同的哭声 理解珍宝的需求 然后耐心地引导 所以 到底要不要抱,呆妈的做法就是: 没有绝对!看年龄,看情况! 不同阶段的孩子哭闹应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0-6个月很小的时候要经常抱寄予安全感,建立亲子依恋 稍大一点,宝宝越来越“精明”了,光抱不管用,还要配合巧妙引导 呆妈不想为了所谓的“观点鲜明”而违心站在一边 孩子越来越大,我也越深刻的体会到: 育儿中很多情况没有绝对,只有相信自己做妈妈的本能 爱的本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