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请一定要呵护孩子说“不”的能力!大多数孩子都毁于太“听话”

举报/反馈
请一定要呵护孩子说“不”的能力!大多数孩子都毁于太“听话”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叛逆期。

2-3岁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段时期,孩子会很反抗对外界强加给他的东西。譬如:

一个2岁半的孩子,对凡事都可能会说“不”。和他说“宝宝吃饭”,孩子会立刻说“不饭”;说 “宝宝睡觉”,孩子就会说“不觉”;让他喊“叔叔”,他会说“不叔叔”;让他穿衣服,也会说“不穿”。

也是打从这个时候开始,爸爸妈妈们最常跟孩子说下面这些话:

听话!你还是不是妈妈的乖宝宝?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生气了......

这种办法的确奏效,不少孩子会立刻变乖,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在心理治疗室里,大多数患者都曾是特别听话的孩子。他们小的时候,就丧失掉了说“不”的能力。长大后,又会继续因为这种能力的丧失而陷入大量的人际困境中。

所以,今天所分享的文章,只给父母一个提醒:千万不要扼杀孩子说“不”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一个“我”。当孩子开始有“我”的意识时,就会开始说“不”。对此父母应该高兴,没错,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之后,很快他们发觉,自己犹如是该做点什么了。用说“不”表达自己的意志,对父母的安排进行反抗,对孩子而言是种宝贵的新本领。

面对孩子说“不”和叛逆行为,不少父母一边觉得有趣,一边感到无奈。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叛逆的孩子呢?

父母们首先需要转变的一个观念:孩子说“不”,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说“不”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会。

一旦开始说“不”,就意味着明确内心的界线,坚定地拒绝别人,向这个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我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有自己的需要、期待、权衡和选择;我既懂得满足自己,更懂得如何让他人快乐。

人生在世所面临的最基本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人”和“我”之间的关系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说“好”,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下面是我在读书期间做心理咨询时候遇到的一个案例:

一个看起来特别随和、稍有点腼腆的女生,她告诉我,自己在宿舍里总觉得很累,每个人请她帮忙的时候,她觉得无力拒绝。可是实在精力有限,有时候不免让其中一方生气,自己还很内疚,内心里总希望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比如同学甲喊她陪着去补习,同学乙喊她陪着去逛街,但是时间上有冲突,她就会因此而百般为难,不知道该如何让两人都满意。

她说:“我很累,可就是做不到拒绝别人,我怎么了?”

不过,等我们聊到她的小时候,一切似乎就开始明了了:“我是姐姐,被父母从小教育要让着弟弟,弟弟欺负我,我要申诉,要反抗,父母仍然说,让着弟弟吧,他小你那么多。于是,我习惯了忍让。”

我们不会说“不”,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说不,尤其在中国,谦让、助人等是传统美德,“不”是一个不礼貌的词。长期被这样要求着长大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别人的控制、压力、要求。

在别人真的有需要时,他们又不知道是否该说好。甚至他们对坏事也不能够直接说不。他们以为,一旦跟别人说不了,就会破坏他们与对方之间的关系。即使内心不满,仍然勉强服从。

有时候,压力是别人给的,更多时候,压力在他们自己的内心。在这些人眼里,人际交往是一种负担。这些问题的症结,许多都能追溯到小时候。

孩子在叛逆、自我意识发展的时候,父母给予的是打压、控制,脆弱的孩子便极易将父母的这种控制,内化到了自己的意识当中。他们会觉得说“不”全都是不对的。于是,他们长大为缺乏说“不”能力的成人,并且有一天也会为人父母。

要命的是,这些不懂得说不的父母,往往还会养出自私的孩子。因为他们不懂得对孩子的所有需求说不,无法培养孩子的欲望延迟满足。孩子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惹出问题的时候,有父母兜着。问题都和自己无关,那么他们就没有机会去练习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说“不”,是一种能力。只会顺从或屈服的孩子,一定将来在社会上生存过程中,缺少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线,甚至无法拒绝别人。孩子成年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眼中的“老好人”。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难以对别人说“不”的人,这种过分的友善是一种病理状态。所以,家长一味的否认孩子说“不”的权力,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如果能够认清上述,那么父母也许能更加淡定地面对孩子生命力的第一次叛逆。当孩子再次与自己唱反调、挑战身边人的极限时,父母不妨这样告诉自己:“哇,我的孩子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了啊,真值得高兴!”

因为以上所有的表现,都是孩子成长的信号。孩子有了“我”的概念,就会制造一些机会去体验“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顽强地表现自我。

叛逆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叛逆并不可怕,只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引导方法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一定会帮孩子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下面是我的两个提醒:

1 父母须弄明白,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你自己

有不少父母为了要“制服”调皮的熊孩子,会给孩子立很多规矩。规矩是必要的,但太多了也不好。所以,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有必要想清楚,到底这个规矩是我的控制需要,还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比如,当我们要求孩子衣服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的时候,更多是为了自己清洗方便的需要,其实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探索;

当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做好一件事、过于看重结果的时候,更多是我们内心无法承受失败的可能,其实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权力;

当我们过度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甚至随时提醒孩子“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喝”、“你必须要吃完......”“你该喝水了”时,其实就入侵了孩子最基本的存在空间。

2 希望我们都做选择型父母

第一种父母,只会对孩子说“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溺爱型父母。

“好不好”同样也是过于溺爱孩子的表现。譬如本来就跟孩子约定好了要出门的。时间到了,有的父母可能还会来一句:珍宝,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你自己穿好鞋子好不好?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可能纯粹为了好玩,给你来上一句“不好”。

第二种父母,随时都在对孩子说“不”。

“你不能这么做,你怎么可以那样......”,这就是最容易养出压抑或者逆反孩子的控制型父母。这一点,我们上文有讲到。

第三种父母,会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不要说:“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可以改成说,把鞋子放在床边,或者鞋架上;

比如睡觉的时候,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选择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参与制定自己的上床时间表,还要对自己第二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负责。

比如吃饭,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按时吃饭,或者下次就餐时间再吃。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让他们选择:是按时就餐,还是自己去做饭并且把厨房打扫干净。

给出选择的时候,每种选择其实都是父母筛选过,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孩子不想要你给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而你不能接受,那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决定。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呢?希望咱们都能努力做选择型父母,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自然发展,允许孩子说“不”的同时,懂得适当引导。

上一篇:让孩子按时睡觉,这3个方法屡试不爽~

下一篇:大山楂丸可开胃消食,还有人不能吃?这是真的!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早教重视“窗口期”,脑部营养抓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还不赶快用这5

作业,你就是妖精,进来感受下~

婴幼儿需要送早教班吗 早教意义

推荐阅读

男生小名好听的萌哒哒 这些有趣可爱的乳名值得参考

啼笑皆非的“性别启蒙”

2岁是宝宝最佳的断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