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推送过关于打孩子的文章,说到过小时候挨过打的父母,容易出现打自己孩子的行为。 原因可能受性格遗传影响,也可能受父母的示范以及小时候应对挨打时形成的适应行为模式所影响。 了解了打孩子的危害之后,很多家长也想改变自己,决心不再打孩子,但一碰到说了不听,顶嘴这些情况,还是会忍不住火往上冒,然后忍不住就打了,打完又后悔了,就像这个妈妈这样。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1.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了很多知识,但仍然和孩子相处不好? 2.温和地和孩子说话,孩子却完全不听我的话,总是拆台。 3.孩子只对凶巴巴的大人言听计从,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要不要“温和而坚定”...... 4.打骂、严肃批评了孩子,好不过三天,“不听话”又卷土重来。 5.下班回家很累了,孩子还总缠着我们陪他玩,好好说话又不听,吼完一顿才能安静,然后又开始自责。 6.孩子大了,吼骂孩子完全不管用,他还把我推开,说讨厌我...... 澳大利亚悉尼女性心理咨询中心的黄贝尔心理治疗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把孩子的现状与你的情绪和经验分开 很多家长的情绪失控是一种“条件反射”。简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现状(脾气)往东走,我的人生经验(认知)是往西走,两边拉扯,我的情绪肯定爆了! 其实孩子的情绪只代表ta自己,这个时候,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按下一个「暂停键」——让自己不去判断、不去归咎,不要去追究“为什么”,只问自己“怎么办”。 与孩子一起“觉察”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失控不是无缘无故爆发的,而是有很多迹象可循。当家长发现可能要“变天”之前,不妨按下一个「回放键」,和孩子一起觉察。 例如:“宝宝好像有点不高兴?”、“告诉爸爸你是不是累了?”、“你觉得妈妈该做些什么?”、“上一次妈妈是不是发火了?这次我们该怎么办?” 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先不断调整局面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已经感到极度疲倦,甚至知道自己如果这时面对孩子必然会失控的话,不妨按下一个「频道键」,切换一下表达方式的“频道”,尽量留给自己多一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不必勉强自己去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如果当下只有你和孩子两人,可以先蹲下,表现出愿意和孩子交流的样子,再告诉孩子:“请先等一下”,抚摸自己的身体,调整自己的呼吸。 道歉、安抚和方法 真的偶尔失控打了孩子,也不必过度苛责自己或伴侣。孩子们其实都是非常有包容力的,父母如果出错,只要愿意修补,多半的孩子都会接受。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常常超乎父母自己的预期。 可以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孩子如果有错,是必须要被管教的。但有时手段过于严厉。 这只能说明每位父母并不完美,父母也应知错能改,给孩子带去道歉和安抚,再辅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