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我们邀请到的这位嘉宾妈妈,她正因孩子不懂如何正确地与同龄人交朋友而头疼,具体这个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怎样的问题呢?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说的吧: “我的孩子今年四岁半,每当他想找别的小朋友玩耍时,总是会把别人的玩具推倒,或者使劲在别人面前晃悠。我知道他是想和别的小朋友玩才这样做的,可别的小朋友不知道,他一搞破坏,别的小朋友当然就不想和他玩了。所以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引导他,才能让孩子学会友好地与小朋友交往呢?” 问题原因解析这个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总选用了偏激、错误的交往方式。他之所以这样做,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 天性使然。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孩子本能的处事方式; 希望别人都注意到自己。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为了快速融入小集体中,他可能会不加思索地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目光,却没想到这种方式会使别人不愉快; 孩子没有分清“亲子互动”与“朋友互动”的差别。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做正经事还是做游戏,家长总是以“父母”的角色与孩子互动的;当孩子想与别的小朋友做游戏时,他就误以为同伴也会像父母那样总是让着他、迁就他,当同伴不肯迁就时,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时他的人际交往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育儿建议帮孩子区分开:父母是父母,同伴是同伴。有些孩子在年纪尚小时,无法区分哪种是亲子关系,哪种是同伴关系,而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父母就需要先明确自己与孩子互动时的角色。 比如说,当自己和孩子玩儿时,自己的角色就是“孩子的同伴”,跟孩子交流时也尽量不要带有教导的情绪;要跳出大与小、长与幼、父/母与子的框子,采取“相互、平等、合作”的交往方式,不要孩子一发脾气,父母马上转换角色去哄孩子,而是做到“如果你发脾气了,那我也可能因此而不高兴”,让孩子明白同伴与父母是不同的,否则孩子就还会带着“要哄我、迁就我”的模式与同伴相处。 鼓励孩子与同伴相处。当孩子与同伴相处时发生矛盾了,父母不要急于处理,先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完,然后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完问题后,问问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当孩子感受到原来自己好好说话、好好做事是会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孩子当然就会慢慢地愿意友好地与同伴玩耍。 孩子的天性妈妈还说过,孩子特别爱哭。每次犯错被爸爸说了,他就会生气地含着泪跑出去。 其实,孩子“爱哭”并不能证明他就是“软弱、不受教”的,而是因为“爱哭”是孩子的天性,家长需要先接受这一点,允许孩子在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保留自己的天性,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活在世界上。 在中华文化里,水代表着财富与智慧。爱哭的孩子往往观察能力非常强,心思也细腻敏感,通常会依靠自己的直觉力对事情做出判断。举个例子:日常生活中,爱哭的孩子可以敏锐地捕捉父母的微表情,并以此分析出父母说话时到底是开玩笑,还是真心话。 孩子的天赋这个孩子天生就具有领导力,若想发展孩子这方面的天赋,需要父母多多给予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经常举行家庭会议,让孩子说说对家里事情的想法和建议。 前面也说到,水代表着财富与智慧,所以把孩子往和水有关的方向去培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金融、物流、游泳等。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安定、平和的爱。唯有当自己真正地做到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活出真实的自我,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给予身边人无限的正能量以及平和温暖的爱。愿每个家长都能在繁杂的世间,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爱与被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