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对孩子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呢? 本次为大家请到了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老师,为大家分享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三川玲:您好。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您在我们国内的儿童读书出版行业是比较资深的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童书的? 三川玲:我在出版社工作,生了小朋友之后,我在想我作为出版人,完全可以把书的重点放到了童书上面。当时我以为绘本是世界上最好做的图书,做编辑最轻松,因为都没几个字,都是图。知道什么样的图好了,约了作者来写,字也比较少,校对环节各方面环节都会少,以为会很轻松。 绘本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编辑的一种出版类型,在我经历过的书里面是最难编辑的。而且,刚转到这个类别时我分不清妈妈们究竟想看什么样的书,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书,就去做市场调研。后来我觉得我要搞清楚妈妈想什么东西,她们究竟怎么想的就可以了。因为买这些书的人都是妈妈或者爸爸,不是小朋友本人。 我们有一种说法叫绘本是一种纸上的戏剧。一个绘本其实就是讲一个故事,但是是用图画,一组连续的图画来讲这个故事。然后等我们编辑真正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发现编辑相当于导演。 我们跟画图的作者沟通,一个是他们的画风,相当于可能设想那种的确定关系。设想、服装,人物设定,然后由他们去完成这个,还有各分镜头脚本。那个画面流动跟戏剧或者是电影还不太一样,所以在这方面,还找不到专家去问,只有自己琢磨。最难的是图文关系,就是图片跟文字的配合,那是一种独有的一种风格,节奏。 主持人:如果重复了,可能觉得多余了,会有那种感觉是吗? 三川玲:对,如果是看图说话的那种,其实很多人觉得那个东西是最简单的,有一张图,就配一段文字就行了。但是你会发现那样没有魅力,没有内在的一种节奏感。所以这是最难的一个类别。 主持人:你家宝宝小丸子几岁了? 三川玲:她6岁了。 主持人:您专攻儿童图书也6年了吧。 三川玲:对,将近6年了,从她看书开始。 主持人:我觉得很多妈妈都是这样,自从有了孩子,自己一下就找到人生定位了,其实是孩子给我们找到了,这个感觉特别好。 三川玲:现在我觉得白天跟晚上想的事情是一样的。上班,下班想的是一样的,我觉得很开心。 主持人:其实我也是工作和生活都是融为一体的。 三川玲:有时候有些书稿在我们决定购不购买的时候,我会先拿回去读给孩子听。如果她喜欢、反映非常强烈,那会增加我们很强的购买可能。 主持人:我知道您现在还在做一个童书出版妈妈的公众帐号,是吗? 三川玲:是。 主持人:当时怎么想到做这个事的? 三川玲:我一直想知道我们的消费者是怎么想的,就是我们的读者。如果把书做成一个商品的话,其实要有消费者的习惯的调查,你要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发现出版社需要影响的是这些购买者,就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而且是以妈妈为主。 我就发明了一种很笨的方法,把家庭教育的书前一百本,全部找来看一下。我一边看,一边会有很多想法出来,会有很多心得出来,我就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写下来之后,我自己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分享。然后发现每个朋友把我的东西复制了以后分享到自己朋友圈同样的内容。 这种事情发生了两三次之后,我的朋友说我很适合去开个公众帐号。我当时想,可能就跟写微博,写博客一样的,开个公众帐号也是干这件事。其实那个时候我写了几十篇,然后就开始运营公众帐号。 我这个帐号应该说在儿童教育领域里影响力是最大的,可能粉丝数也是位居前列的。 主持人:您在做公众帐号的时候,发现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比如说你跟爸爸妈妈们沟通特别好,他会有一些反馈,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三川玲:我当时设置了一个欢迎词,会问一下他们孩子的年龄,也会问比如说你是什么身份的,假如说是传媒的或者说是出版的,就跟我是同行的,还有做教育的,你就跟我说一声,他们都会主动,到现在我公众账号里面大概有一千多个教育工作者,大概有一百多个小学校长和幼儿园的园长。这些人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些用户,他们的想法,我特别愿意去倾听。 主持人:他们也会跟您互动。 三川玲:我那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栏目,就是编读往来,我会把读者发的那些话全部集锦下来,做成一个精华。这个大家很感兴趣,有参与感。 三川玲:因为我们脑海里老想着父母要被教育,其实不是的。他们好多其实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只是因为他有了一个宝宝,他愿意听你来说什么。然后他们说的观点到文字的表达,其实都是一流的。有时候看了,会觉得我不敢随便去教育他。当代妈妈心声的栏目就特别受欢迎,我们叫做“妈妈开小会”。 因为她们就像开会一样,会针对小朋友学数学怎么学,学英语怎么学,比如说小朋友不读了,怎么样讲规矩,她们都回来讨论,那些观点好多都是不错的。 有两个是我发现的,问的最多,而且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的问题,你猜是什么? 主持人:多大开始读书? 三川玲:差不多就是,妈妈会问我的小朋友8个月了,我应该给他看什么书? 主持人:我看到过这个问题。 三川玲:我第一次看见这个问题,觉得像天方夜谭一样。8个月,我们能学会吃饭,上厕所,不用尿布了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还有人问:我的小朋友4个月了,我该给他看什么书? 主持人:现在爸爸妈妈好心急。 三川玲:我发现其实我们出版界都没有发现关注到的问题,就是婴儿阅读是有最大的需求,但是这一块的产品非常少。 主持人:我所了解的应该是有一部书,还有洗澡书,大概就是这些比较适合小宝宝们。 三川玲:是这类型的。因此我跑了十几趟书店,就看究竟适合婴儿读的书是什么书。然后我后来写的一篇文章,叫世界上最柔软的,最让你内心柔软的书就是给那么小的宝宝看看。 这篇文章就深受欢迎,转发非常高。因为可能以前很少有人关注,连我们专门做出版的人都不知道,原来婴儿图书会那么好,这是我留意到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中国的早期阅读的阅读率非常高。我见到会有8个月的婴儿,可能有两百本藏书了,他自己的私人书。然后5岁的小朋友会有三四千本书,这种情况不是个案。 主持人:那我觉得应该是在北京。 三川玲:不是,全国各地。 主持人:这几年妈妈们好象是比较关注这个事了,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这样好的读书习惯,就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好。 三川玲:是,而且她们从很早就开始做这件事,从小孩几个月就开始了。 主持人:您当时推荐的4个月小朋友的书,能举几个例子么? 三川玲:其实给小朋友的第一本书,最适合的书应该是玩具书。就是这本书你分不清它究竟是一个玩具还是一本书。建立小朋友对书的最好的一个印象,我就是来玩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的是进口书,全是英文的,国内的这种书好象挺少的,玩具书。 三川玲:越来越多了,小丸子同学该读这个书的时候,其实国内非常少。主持人:衣服一样。 三川玲:全世界的特殊童书,几乎都在广东生产。有些厂各个国家的书都在生产,就会有一些残次品拿出来卖,就像我们说的剪标的那种。 我当时还在广州工作,就在我们单位旁边的天桥上,有一个人固定在那儿摆摊。我就买了,有一本是可以给小朋友唱催眠曲的书。 你翻一页,它就会唱一首歌。再翻一页,它又会唱一首歌。再翻一页,唱一句,把那本书翻完,它就唱完一首歌,小朋友就该睡了。 主持人:好可爱。 三川玲:对,这种书很多。 主持人:我还见过一种书,就是好象你可以摸到这个质地,比附说这儿画一个兔子,你摸就是兔子毛。 三川玲:对。 主持人:翻开这个什么,就是另外一个,就是让小朋友有触感的这种玩具书。 三川玲:对,还有一个书很出名的叫《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那个毛毛虫,它上面有一个洞,这个毛毛虫就从苹果的这一头爬到那一头,但是它通过书的一个形式,你看这个图书,童书它还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我觉得蛮当代艺术,特现代的艺术加上儿童的情结进去。那本书很有艺术性。看的时候,你会觉得好想变小,自己变个儿童重新长一次。 觉得他们太幸福了,可以看到这么好的书。这个好明显,一个就是婴儿阅读需求非常非常旺盛,但是我们满足的并不多。这是第一。第二中国小朋友学龄前、就是6岁以前的小孩阅读率非常高,但是还有一个特好笑的事情,中国现在的阅读情况是,小学生读的书没有幼儿,婴幼儿读的多。 中学生没有小学生读的多。然后大学生,那个大学生没有中小学生读的多。工作了的人,基本上就不读书了,除了是考职称要读的书,还有办公室政治,还有是他本人评职称技术类的书,除此以外就没有书可读了。但是当生了小朋友以后。他又重新开始读书。他自己找到了阅读乐趣,这是中国目前特有的一种现象。 主持人:的确是,我觉得我现在除了看绘本,也就是看教育类的一些书比较多。 三川玲:我也是,我女儿现在6岁了,会看一些儿童文学小说类型的。我当年读的书也少,我大概是9岁、10岁才会看到这种书。 主持人:孩子在那里读书,你想我也得读书,就翻出来小时候的书。 三川玲:对,因为你看他在那儿享受,你也想跟着他享受一番那样子。 主持人:和那些妈妈们的问题一样,您觉得到底多大开始读书? 三川玲:从现在权威的说法,经过科学的分析,小孩其实在肚子里就可以读书。有过测试,有一个小朋友没有给他读书,有一个是一直给他读一首诗。因为早一点的开始,会对韵文比较感兴趣。等他生下来之后,给他读这首诗,同样一首诗,会明显看到他的反映。 所以理论上从胎儿时期就可以给他读书了。但是我认为读书是亲子阅读,必须要通过父母的陪伴,他才能够早期阅读。 我觉得通常一岁或者8个月以前的孩子,你给他读什么书,他能够给你的反应大多数时候会让母亲比较失望,因为孩子的确没有那么早来接受这个书。我建议不要那么早,不然妈妈会过早的丧失信息,因为她得不到那么多的反馈。因为听故事就是阅读的一种,所以可以从听的懂一些小故事开始,比如儿歌开。 大概8个月到1岁,孩子就听的懂这些了,会很快乐,孩子给你的反应你会看的到。当你给宝宝读的时候能明显看到他的反应,就可以开始读一些简单的儿歌书玩具书,让他习惯阅读。 主持人:对,所以都有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孩子不喜欢读书? 三川玲: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客观的,我们现在面临太多的媒体可以选择。比如说像电视,像Ipad,像手机等,我记得我们家奶奶为了让小丸子乖乖的坐在那里吃饭,不知不觉的被喂很多东西,就开动画片给他看。 主持人:一般这时候家长最省心。 三川玲:用电子器材时,你会觉得那个时间比较容易打发,要去看书会很累。那个时候,这个是对阅读非常大的困扰,甚至对我们成年人阅读,有阅读习惯的人也会受到影响,是一个很大的打扰。 主持人: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呼吁不管电子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媒介方式在怎么出新,我们也不能忘掉纸质的书,那个感觉还是不一样。 三川玲:对,我们家实行了一个叫电子监狱的方法。小丸子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的触动。她大概是1岁多,就是说话没多久的时候。有一天跟我一直这样对视,看着我的眼睛,突然间像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一件事情一样,说妈妈的眼睛里面有一个小珠子。 那句话,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我把它写下来,写在我的博客上。应该是她3岁左右的时候,说妈妈你的眼睛里面只有手机。那句话让我觉得我觉得我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句话,就是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们远隔千山万水,而是我们就坐在一起,但是各自在看自己的手机。 主持人:是。 三川玲:那个时候我们决定干脆搞一个电子监狱,就是从放学回来那一刻到孩子睡觉为止,我们全家都把所有的电子产品锁起来,小丸子还有一个专门的盒子,把我和她爸爸的手机,ipad全部装进去,然后把我们的台式电脑跟电视机也关了,一直到睡觉为止,我们也不开电脑。除非有电话,小丸子同意了我才接一下电话,这样子之后,其实过了几年,我们家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都得到了提高。 主持人:那我还有一个疑问,你们从下班回家到睡觉,那你什么时候能解开这个锁,什么时候能解禁,让大家玩一下?你不能总是锁着呀,得有时间可以玩会儿。 三川玲:比如说像小丸子有专门的电影之夜,是可以看电影的。我们也可以,周末的时候,我们还挺放任的,大家都可以玩一玩,周末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就是周末可以。 三川玲:对,可以玩一玩。这样你可以保证一个星期五天的时间。 主持人:那就是很多了。 三川玲:很专注,其实就是古老一点的生活方式,也不算是监狱。 主持人:肯定是更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的,我们一起玩一些传统的游戏。 三川玲:对,工作也没耽误。 主持人:工作就是集中工作,上班时间就解决掉了。 三川玲:另外一个打扰特别多的就是家长的功利化的阅读。 我问那个蒲蒲兰的创始人石川玉子,蒲蒲兰算是中国的绘本的启蒙者,把绘本的概念带到中国。我就问石川玉子她觉得中国读者的特点是什么,她说中国读者的痛苦在于他们一定觉得某一书是带有功能的。 主持人:这本书孩子能学到什么。 三川玲:这本书学到了什么,甚至是具体的这本书能让小朋友有礼貌,这本书能教会他什么,就是功能性的。她说去玻利维亚书展,好多好多艺术性非常强的书,不敢买,就担心那个书虽然很好,但是没有功能,没有一个马上可以做的功能。 我觉得这个功利化阅读会是一个特别大的障碍。因为一个东西,如果不是享受,没有人会主动做这件事,你就会削弱它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不足,你就只能被迫去看书,被迫看书最可怕的一点是什么,你们记得高考完之后,我们是处理那些教科书的,很多人是把它烧了,仍掉了,那就是被迫看书,最后对书的态度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如果有一些功能的书,就是他们画风或者是它的设计感都还不错,如果一举两得也可以,小朋友很有兴趣,还能从中学到一些,培养他们的一些习惯也可以,对吧。 三川玲:我觉得这个是自然而然的。就好象鲁迅写很多小说的时候,都没想到它有那么深刻的思想性。他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不是为了思想深刻而写的。但是他不妨碍他包含这些思想。 我很担心,很多人会觉得,家长为了满足这些功能,我们的创作者为了满足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创造这个东西,这样子最容易创造出平庸之作和垃圾作品,很多垃圾作品就充斥在我们的市场里面。 主持人:明白,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他们很关心的问题可能更具体一些。今天把三川玲老师请到这儿来,能够给我们讲一讲,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读一些什么样的书? 三川玲:比如婴儿阶段的是玩具书,生活习惯的书,比如说《小熊宝宝》这种,它就有一个小熊宝宝跟你一起。因为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它的任何一个小进步在我们看来很可笑的,他会吃饭了,他会穿衣服了,对于他来说是天快要塌下来的一件大事。我记得我们女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会走路,你记不记得全家会奔走相告,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小熊宝宝一般都解决这一类型的事情。 玩具书和互动书一般出现在婴幼儿阶段会多一点。婴儿还有一个,他特别对儿歌感兴趣,因为他们对有韵律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个时候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文学形式上来说诗歌是最高级的,但是婴儿是对诗歌最早接受的,所以说明小朋友天资最好的艺术鉴赏家。 再大一点,幼儿就可以看绘本了。绘本的宣传口号是0岁到99岁的人都可以看到。好的绘本有这样的魅力,但是他的主要阅读人群应该是幼儿到小学生,小学生中年级以前的小朋友,通常来说是这样子。因为再大一点的小朋友会对复杂性的东西会感兴趣多一点,会迷恋情节复杂一点的东西,可能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一些书。 主持人:到几岁的时候? 三川玲:比如说从五岁开始。 主持人:就可能是那种图多字少的绘本开始转变到字多的文学作品了。 三川玲:对,有一种书叫桥梁书,它就是这样转过去的。 主持人:过渡的。 三川玲:你会发现桥梁书的图越来越少,字越来越多,它就像搭一座桥过去一样,小朋友就慢慢的过度到那边。像我们女儿,现在她比较轻视图多的书,他觉得没有水平。 我觉得她早期发展的特别早,与我做这个职业有关。 主持人: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看一些比较深奥的哲学书,想培养这个哲学思维,你觉得多大看合适? 三川玲:这个刚好是我们家遇到的一个问题,小丸子养了一只兔子,然后那个兔子不幸去世了。小丸子很伤心,会问很多死亡的问题。甚至会涉及到人的一生、兔子的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时我也就没办法,就给她一些哲学书看。 然后我给了他一套书叫《幸福是什么,人生是什么》,那一套哲学绘本是法国的书,她看的津津有味。其实我的公众号的第一篇正式文章就是写给孩子读一点哲学书,我把跟那哲学书水平一致的书全部找出来,然后推荐了一个书单。结果这个受到了巨大的反响,当时是华尔街日报邀请我写专栏,是因为我写了这篇文章。 小朋友是天生的哲学家,而且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愿意把时间花在,思考这些问题的人群。 主持人:他们有这个时间嘛。 三川玲:对,他们经常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活,天为什么要下雨,这些问题经常是他们考虑的。我发现关于哲学的,关于死亡的,甚至我们还写了一个非虚构绘本,这个概念是**文学的一个划分概念,但是我把这个放到儿童文学里面去。有一次我推荐了一个非虚构绘本的,也深受欢迎。 主持人:很少听到这个词。 三川玲:也是我发明的。我们所谓的作品是分虚构类作品和非虚构类作品。我就说现在很多的小孩,连距离北京开车30分钟,1个小时的地方的人发生什么事情是不知道的。 我觉得有一些书,有一些绘本不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就是真实发生的一件事。然后推荐他们看一些这个,不要让小孩老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看一些,而且他们愿意接受这些东西。事实上小朋友也愿意关心世界大事,人生大事,思考世界观,人生观。 主持人:对,我发现了。比如说我们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在讨论一些问题,他都会很关心。 三川玲:这些话题是我们感兴趣的,他们同时也十分关心屎尿屁的问题。 主持人:范围比较大。 三川玲:我女儿最着迷的一本书叫便便去哪里了。 主持人:对,那本书很著名的。 三川玲:她说便便被拉到马桶里了。 主持人:科普书,是把。 三川玲:对,最后怎么样化过土地的部分,海洋的一部分,非常关心那个过程,他们也有这方面的趣味。 主持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看书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怎么样去陪伴?比如说有的书是我们要给他读到几岁,开始他自己读书,就是我们家长怎么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川玲:我们一直想强调亲子阅读的概念。有一种说法是说苹果的东西都非常好,人皆尽知,都觉得它的东西很好,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做广告,因为你要不断的提醒,告诉他这个东西好。其实读书也是,读书这件事情是很好的,除了有那么多作用之外,还让你很快乐,我们也要不停的做广告。 家长要让小孩爱读书,做广告最好的方法不是你说,而是你亲自去读,去做。一般像早一点的婴儿,你就是给他讲故事,可能你直接读书面的语言给他听,他听不太懂。你把那个故事看完了之后,消化一遍之后,你最了解你的孩子,你就用他能够理解他的语言讲给他听,这就是最早期的阅读了 跟他一起朗诵一下诗歌,背背唐诗,这些都是阅读的一部分。他也会慢慢慢慢的理解到语言之美。这是早一点的小孩,再大一点一点的小孩,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睡前阅读,睡前故事。我女儿现在还要求睡前故事。 我说你不是独立睡觉的吗。她说妈妈你不觉得这个很美好吗,灯光调暗了,被窝很温暖,我躺在那里面,读完一个故事,关上灯,还亲吻一下额头,然后慢慢睡去,她跟我说这个过程太甜蜜了。 主持人:很享受。 三川玲:对,她觉得很享受。这个过程如果你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话,第一她每天肯定有15分钟以上的固定阅读时间。 保证了一个阅读的时间,第二个就是是你们亲子之间。 主持人:两个人的世界。 三川玲:你们会建立非常深厚的亲子关系。基本上你如果干了这件事情,这个小孩永远,没有任何人能够从你身边躲走,他的心会和你在一起,真的是会这样的。而且阅读是一个价值观传递的过程。你喜欢什么样的书,比如说你想让他变成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勇敢的人,你就给他读反映这种品格的书就好了,这样的故事就可以了。 像我们家小朋友最近迷上了哈姆雷特,有一天早上起来就说,妈妈我做了一个美梦。我梦见我的扫把会飞了,还有一个哈姆雷特里面的人物陪着我一起飞。我觉得价值观的传递就可以通过这个来。有的时候她比较胆怯的时候,我就说勇敢传说里面的小公主可不是这样,你要不要像她那样。她就马上说我要像他那样子。 主持人:还有榜样的力量。 三川玲:这就是一个价值观传递,你不用去说教任何任何你要如何如何,那个故事。 主持人:这里适合懒妈妈,比如说我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讲了,那怎么办呢,读本书,读完了,孩子就懂了。 三川玲:假如想让读书有这样一个功能的话,千万不要说破。千万不要读完书之后问,咱们从这个故事里面学到了什么,这个就会破坏到,那个书对他的暗示,小朋友很灵敏的,他马上知道你想干这件事。 因为我有一段时间做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上面有一个词叫隐喻,隐喻是一种治疗手段,特别是儿童心理咨询的时候,这个咨询师会给儿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暗示性非常强,他通过暗示来矫正儿童的行为。最后治疗效果是真正能达到矫正儿童行为的目的的,但是一定不能说破,隐喻一旦被说破了,就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矜持,憋住,千万不能说出来。 主持人:纯粹的享受一本书。 三川玲:对,享受,你可以通过你语气的渲染去加强这个,让小孩慢慢去体会,悟到的东西会比一个人硬说你要怎么做。 主持人:更深刻。 三川玲:更容易转换成你的内在动机。因为一个小孩发自内心效果做一件事情,跟你让他做一件事情的爆发力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没错。现在我们目前市面上的童书也是特别的参差不齐,我们怎么去选择,给我们来点建议? 三川玲:如果说我真诚的建议,我的建议就是选艺术性特别强的书。艺术性强就是你看这个书的时候,你深深的觉得想变回一个小孩来读这样的书。 主持人:这本书真的把你感动了。 三川玲:对,让你觉得特别幸福的书就一定是一本好书,它也一定会具有你想要的一些功能,因为它会包含在里面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本身就有非常伟大的人格魅力,你相信他的高尚人格,他写出来的书,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会是你非常需要的。这个我认为是童书选择的最好标准,把阅读享受作为最高的标准去选择这些书。你跟小孩之间就会度过好多愉快的时光。 主持人:如果按您说的这样去挑书的话,就是说这书能打动我,那肯定不能在网上看了。这个网上毕竟摸不到,看不到,只能有几个电子插图。是不是还建议我们去儿童绘本馆或一些图书馆,让孩子去看书,家长也是这样去看书,这样来选,对不对? 三川玲:现在之所以进入童书领域的出版社这么多,就是在于家长非常愿意让小孩去读实体书,他们宁可去读电子书、盗版电子版的书,但是他会让小孩读实体书。我觉得有些产品、图书的内容是适合电子传播的方式:比如说播音员,读故事的有声读物在睡前的时候听会觉得很享受。还有比如一些电子书是讲星空的书,你拿着IPAD或者手机,对着天空,它就会出现那个星座,这个是实体书代替不了的。 主持人:对,我们一想到书,可能就先想到实体书。 三川玲:我觉得小朋友应该跟时代先进的东西在一起。 主持人:中国孩子在看外文绘本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川玲:现在很多所谓的高端家庭,他们想通过“浸泡式”的学习方法学英语,希望从早期阅读开始让孩子们读这些书,我觉得挺好的。我经常给我女儿说,有两个东西你必须学会,第一你会认字,会阅读。你想跟世界上哪一科聪明的大脑交谈,你都可以自己去交谈。第二我觉得学会英语,因为英语现在目前还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会了之后,你就可以跟世界上中国之外的任何人去交谈,而且是“直接交谈”,通过英文的译本。通过阅读这些绘本来学习英文,我觉得很好,不过我做的不好。 主持人:小丸子现在的英语怎么样? 三川玲:因为她迷恋她的英语老师,她的英文还算不错。但是我觉得没有比其他小孩更好,更提前一些,我没有让她读英文的绘本是因为我的英语不太好。然后,但是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有些出版社,他们会把中英文同时放在英文上,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不好的。 主持人:早让孩子可能会依赖吧, 三川玲:你没发现我们看美剧的时候有字幕,你看了十年的美剧,那个英文还没提高。 如果有一个英文好的妈妈能够给孩子讲的英文绘本的话,对于他的语言学习应该是很好的。新疆少儿出版社做的非常好,英文绘本前面就是纯英文的,最后会把每幅画面缩小一点,然后注上中文。 小丸子会看完后面的,看完之后去翻前面的,连猜带蒙,能够知道那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市面上有没有一本书,可以指导妈妈怎么去给孩子阅读? 三川玲:有一本书叫《朗读手册》,是美国人写的。作者本身是一个记者,首先书里有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阅读是跟人命运相关的,甚至跟你的收入,跟你将来的职业选择,跟你的人生幸不幸福是相关的。 主持人:这个就很有说服力啊。 三川玲:对,然后因为如此有说服力,他就去推动阅读,他在推动阅读,他推动了几十年的阅读。在推动的过程中,他眼睁睁的看到了一个一个的孩子,一个一个学校的孩子,一个一个城市的孩子怎么转变,然后他把这些东西全部写到了那本书里面,而且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包括其实你刚刚提的很多问题,在那个书里面都有答案,他真的是去验证过的,我很喜欢这本书。 主持人:我发现美国人他们做事情,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喜欢拿大量的数据来证明他要说的这个道理。咱们好象做这个事的少,基本上说说理论就行了。 三川玲:大量的通过实践和科学调研而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在我们这种文科领域更需要这些,这样你才能够在去推动一件事情的时候理直气壮,而且可以看到那么多人是因为你扎实的功夫受益。还 有一本书特别好,是孩子是怎样学习的,也是一个美国人叫霍特写的,他本身是一个老师,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观察小孩起始是怎么样学习的。一个小孩,阅读走向独立阅读、读书的规律究竟怎样,在那本书里面有详细记录。 这两本书,我认为是我阅读到的,指导我工作受益最大的两本书。 主持人:“婷婷家的小宝马”问想知道有什么样的办法,使我的宝宝更爱读书。以前我听说有人在书本上放糖,让宝宝去拿,这样可以培养他对书的兴趣。可是我觉得放糖带书上不太卫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川玲:这个放糖应该是犹太人的一种做法,是一种象征性的做法,要告诉孩子书里面是有蜜的,这个说法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叫做发大财和娶美女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我想这个妈妈可能也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但是事实上最重要的是书本身的魅力,书本身的魅力就是让小孩觉得它像糖一样,让他得到心满意足的快乐,那就可以了。 主持人:“笑莹莹2014”说,我家里的孩子6岁了,认字不少,但是他每次都让我读,自己不看,怎么办能让他自己看? 三川玲:小朋友是会这样子的,而且有些小朋友,他是热衷听觉。 主持人:其实他听能让自己更有时间去想象? 三川玲:对。他会去想象,而且听就是阅读的一种。而且他可能有时候就是迷恋妈妈的声音,他就喜欢跟你共处那种时光,你像同样一个故事。他甚至有时候就要求一定要爸爸读,有些故事一定要求妈妈给他读。显然不仅仅是故事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想跟家长相处的原因。有时候小朋友就通过这种相处感受到了妈妈在爱他。 主持人:也是撒娇? 三川玲:就是撒娇。你想她到了12岁以后,你想让他撒娇,他根本不给你撒,所以他要求你读的时候,你就读吧。我觉得不用太在乎这个独立阅读,其实小孩不管用什么形式,他只要是在阅读,而不是在玩游戏或者是干其他事情,你们都觉得开心就可以。 主持人:要知道听书就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妈妈就不用太着急。“玫瑰双鱼”说,我家宝宝1岁多了,似乎对看书不是很感兴趣。除了拿着玩,就是撕,就是咬。请问是读书不合他的胃口吗? 三川玲:小朋友有一个阶段是会撕书、咬书。首先出版业已经发明了撕不烂、咬不烂的书,一般是在小孩1岁到2岁的时候,会频繁的出现这种事情,可以买一些书给他去撕和咬。因为他的口唇敏感期也是在这个时候,包括手的动作发育时期。 主持人:“囡囡妈”说,我儿子上小学了,小时候听故事比较多,现在还是比较喜欢听,就不太爱看了,看书几乎都是强迫去看,有漫画有图的,有字的就特别怕看。想请教一下专家听故事能不能代替看书,看书的那个时间,他可以听两次故事,能够更快的用语言讲出来,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用听的方法代替看书? 三川玲:我觉得算,其实可以补充的一点,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是背景知识的积累。比如说有些词小孩如果不知道的话,他根本就看不懂这书,如果他通过听累计背景知识,所谓的阅读能力就是这种思维方式,还有就是知识,背景知识的积累,这些我们大人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小孩就像白纸一样慢慢慢慢把它添满。当他添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会发现这些东西我全部读的明白了,特别有意思了,他就会愿意去读。 主持人:也就是说还没到时候。 主持人: Happy Baby说,当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或者几本书的时候,我们家长该怎么做。是要拒绝吗? 三川玲:就让他读下去。 主持人:他想读五遍读五遍布,想读十遍读十遍,是吗。 三川玲:他肯定是有他的原因。小朋友可以反复读。专家的说法现在有两类,一种原因是小朋友属于持续的敏感期,他们非常喜欢一个东西,完全按照他的设想一步一步的发生,并且反复去检验这个发生的过程。然后,这个时候妈妈会发现,你读错一个字,会马上给你指出。 主持人:我想起来了,我想说的就是这个。 三川玲:对。 主持人:有一次我儿子一本书读了二十遍,就是天天读那个。我就故意读错字,他说不对,,他就给你找出来了。 三川玲:对,他会觉得这个事情谈到预想的方式发生了,这个事情会非常有满足感,这是心理发育的过程。甚至比如说,我们家有一段时间凡是坐电梯一定让小丸子按按纽。谁假如按了的话,她会在那里大哭。但是电梯按纽按了没法取消,所以她就会哭很久。最后我们一进电梯就忍住不能按按钮,这就是她的一个持续敏感期,一定要这个事情先这样,再这样,而且是由她去执行。 还有一种说法,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就是小朋友的注意力,他每次的关注度不一样,他这一次可能关注的是这个人物,他在这个故事发生的,他整个执行过程,他可能幻想自己在表演那个人物,他执行的过程。或者这一次他留心的周围的植物的场景,下一次他留心的是人物或者这一次他留心的是那个面包,那个餐厅,这些东西。他每次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主持人:他可能每次看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三川玲:是。 主持人:这里面怎么藏了一个小老鼠,怎么藏了一个小蚂蚁。 三川玲:是对,像有一本日本的绘本叫蚂蚁与西瓜,据说细心读者说,每个蚂蚁在每一页担任的任务是一样的,每个蚂蚁都有独立人格的。那个蚂蚁哪一个是头,他一直是当头的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