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常有家长带孩子来看腹痛,家长说给孩子做过很多检查,但是都没有异常,孩子就是反复出现腹痛。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功能性腹痛在捣鬼。 功能性腹痛,又称为肠-脑相互作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腹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腹型偏头痛等等)。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13.5%,女孩及伴有精神疾病的患儿(如抑郁或焦虑)更易发生。 功能性腹痛是由什么引起的呢?1. 内脏超敏反应及中枢敏感化:内脏超敏反应,即痛觉过敏,就是感觉疼痛的阈值降低。一点点刺激就可造成这样的患儿腹痛,而感染、过敏、肠道微生物改变都是造成内脏超敏反应的常见原因。中枢敏感化则是把疼痛的感觉放大,所以使患儿产生腹痛。 2.肠胃和脑部互动障碍:如果孩子经历过胃肠道手术、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使用抗菌药等,可能会影响肠-脑轴的发育和成熟,进而引发肠胃和脑部互动障碍,也就是肠道和大脑的“对话”产生了问题,从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 3.吸收不良:大便不畅,吸收不良,导致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滞留在肠道内,被肠道菌群发酵,产气和结肠扩张增加,从而导致腹痛。 4.心理社会因素:功能性腹痛的患儿多同时存在焦虑、抑郁、压力大及各种情绪问题,肠道接收到这种情绪从而产生功能紊乱,导致腹痛。 此外,若父母患有慢性疼痛,也会增加孩子患功能性腹痛的几率。 如何诊断功能性腹痛?目前功能性腹痛的诊断主要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 ·腹痛(*经期除外)症状至少1周1次, 持续2个月以上; ·疼痛部位位于脐周, 上腹部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很少表现为绞痛; ·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并非仅在进食和*经等生理活动中发生; ·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腹型偏头痛标准不足; ·腹痛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注意: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餐后饱胀感;腹型偏头痛表现为弥漫性腹痛,且较为剧烈,发作时间长。如果对功能性腹痛和其它消化道疾病的区分还不清楚,没关系,这里还有一份疾病流程图送给大家: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方法有哪些?■ 饮食疗法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轻微生物产气和肠管扩张; 无麸质饮食——排除有谷蛋白的食物,如小麦、大麦; 补充酶——乳糖酶/蔗糖异麦芽糖酶等; 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 补充水溶性纤维素。 ■ 药物疗法 解痉药:抗胆碱药、薄荷油、薄荷脑; 降低内脏高敏性药:孟鲁司特钠;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阿洛司琼、恩丹西酮。 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外合治 由于抗抑郁药对功能性腹痛的研究有限,所以不建议使用抗抑郁药治疗,除非患儿存在抑郁症。 中医药对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功能。 ■ 其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属于心理疗法,强化非疼痛行为,避免强化疼痛行为,简单讲就是出现腹痛时,告诉他“你不疼你不疼你不疼……”; 催眠疗法: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进行意象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 反复发作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果被忽视,会导致胃肠道不同程度的器质*病变。 而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腹痛可能严重影响患儿学习、生活及生长发育。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情绪因素影响,不良饮食与排便习惯也会对小儿胃肠道产生影响。 所以功能性腹痛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