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孩子是一个家庭爱情的结晶,幸福的纽带。刚出生时,宝宝一般吃睡正常,祥和安宁。然而,差不多从第2个月开始,吉祥物瞬间变成了捣蛋鬼,吃睡不安,时时哭闹,黑白颠倒,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月睡,二月闹”。中医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盘肠气”,即西医所说的婴儿肠绞痛。
中医古籍《保婴撮要》中记载,“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认为盘肠气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引。 本病最简单、普遍的治疗方法就是“飞机抱”,即把宝宝肚子向下放在妈妈的手臂上,手掌正好捂住宝宝的小肚子,另一只手抓住宝宝的两脚,轻轻把双腿向腹部弯曲,并顺时针旋转双腿,帮助肠道运动,达到健脾和胃,缓急止痛的效果。 盘肠气中医分为寒凝肠胃型和乳食积滞型: 寒凝肠胃型症见阵发腹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口唇色青,面色苍白,手足欠温,苔白等。治宜温中散寒,方用良附丸加减。 乳食积滞型症见腹部绞痛,腹胀拒按,不思乳食,面色苍黄,吐乳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等。治宜行气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减。 亦可采取小儿推拿补脾的方法来治疗,补脾定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方法:清补脾即指尖与指根之间来回推,可操作3-5分钟,频率为160-200次/分钟。 另外,外治方法: 食盐炒热,或用淡豆豉、生姜、葱白、食盐炒热,用布包裹,乘热熨脐周; 针灸,选用穴位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等。 艾灸,切一小片姜片,置于肚脐上。点燃艾柱后放入艾灸盒子,隔着姜片灸神阙,坚持20分钟以上,小腹微红为有效。注意过程中要不断用手去掌握艾灸盒的温度,防止烫伤小孩肚皮。 若患儿症状加重或较长时间未缓解,或出现发热,呕吐,烦躁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