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人,何生蚊? 气急败坏然并卵,也不妨研究研究这种造物。其实不是所有蚊子都咬人,双翅目长角亚目的昆虫有数万种,其中不乏吃素的。甚至一家两口蚊子,也只有雌蚊子才咬人吸血。 蚊子在寻找猎物时不靠眼睛,靠的是触须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一旦它感受到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犹如呼吸一般的波动起伏,这些微型战机就会绷足了劲,逆着气流杀将而去。 被蚊子咬的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 科学家研究了蚊子吃饭的家伙事儿,发现果然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雌蚊子的嘴巴(学名:口器)由6根细针组成:1根食管、1根唾液管、2支刺血针,还有2把锯齿刀。 蚊子大快朵颐的时候,把这6根针1张嘴全都插入血管里,为了饱餐一顿,坚决不能让血液凝固,这就需要分泌抗凝的蛋白质。此时,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发现外敌入侵时,首先就会分泌一种叫作组胺的物质,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方便白细胞集结来围剿外敌。 然而,同时组织液也从血管内渗出,恼人的蚊子包就鼓起来了。蚊子包表现为红肿热痛,本质上也是一种炎症反应。 止痒的黄金法则 明白蚊子包形成的原理,止痒的方法也就明确了:应该降低局部皮肤温度,将具有收敛、保护作用的炉甘石洗剂,涂在患处,必要时冰袋冷敷消肿。一旦皮肤破损,可以外用百多邦,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大人自控力强,能够尽量控制住不去抓,打破抓痒痒的恶性循环。但是孩子可管不了三七二十一,要对蚊子包下狠手。痒真的是一种神奇的感觉,很容易开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行为模式,所以及时有效止痒,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能避免很多疤痕。 要想亲近大自然,防蚊措施就要升级为化学战 当然,理想状态是尽量别给蚊子下嘴的机会,这才符合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给孩子创造天下无蚊的小环境才是王道,比如蚊帐,比如洗手池、地漏、花盆保持清洁干燥,不让蚊子繁衍。 如果要是想让孩子亲近大自然,那防蚊措施就要升级为化学战了。 真正被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的驱蚊神器叫作避蚊胺(DEET)和派卡瑞丁(Picaridin)。据研究,是因为蚊子比较厌恶DEET的味道,才能够用来驱蚊,纪念那些参与验证驱蚊效果实验的志愿者(或者小白鼠、大白兔)吧,它们的鲜血和付出,才换来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AAP 推荐2个月以上的宝宝,应用DEET 浓度为10%~30%,10轊T能够提供2小时的保护,30%浓度的保护时间为5小时。所以父母要根据户外活动时间,选择合适浓度的DEET。然而,家有2个月以下的宝贝,尽量还是别动用化学武器了。 happy summer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