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变异诱发的代谢性疾病,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吗?不然,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调节饮食和运动可以加以预防! 1.“酶”是高效的搬运工 何为酶?酶,在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是生物催化剂。 我们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进行的,为什么还能那么快速?就是因为有了酶。 比如说氧和氢要结合成水,若在常温下,它俩慢慢地走到一起进行结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有了酶就不同了,酶是高效的“搬运工”,它会迅速地将氧和氢给“运”到一块,并“捏合”在一起,让它们迅速地结合。这就像我们要从南京到北京,若走,很慢,若坐飞机就快多了。 一般而论,酶促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3-1017倍! 酶还有个特性是“专一性”,如,淀粉酶只管催化淀粉水解,并不管蔗糖的水解;再如,在细胞分裂、DNA复制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地忙碌着DNA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等,缺一不可。 我们人的细胞中含有数千种酶,它们各居一方,催化着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呼吸、运动和生殖等所有的化学反应。 如果其中哪一个酶出了问题,都会改变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而引起某种病症。 2.“酶”是肥胖控制器 如果控制代谢的化学反应的酶有了缺陷,就会造成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就和脂肪代谢酶有关。 个案:一位朋友说她没有口福。她什么都不敢吃,还长得那么胖,而她的一位同学,大块吃肥肉,大碗喝高汤,身材还那么苗条。同学的精力也比她好,总是那么精神抖擞的。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肥胖跟体内脂肪代谢酶含量的多少、活性大小有直接关系。脂肪不能自身转化为能量,只有通过脂肪代谢酶的帮助,才能使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转化为能量而消耗掉。 如果人体缺少脂肪代谢酶,脂肪就难以进入线粒体,不会转化为能量,那么不管你如何节食,如何活动,你都不能消耗它。 科学家还发现了人体内的脂肪控制器-酶MGAT2,它能决定我们所摄入的脂肪被燃烧还是存储在体内。 科学家在老鼠和人类的肠道内找到了这种酶,他们发现,体内没有酶MGAT2的老鼠在摄入高脂肪食物时,依然能保持苗条和健康,原因是老鼠吸收的脂肪都被作为能量燃烧掉了,而不是存储起来了。 3.痛风是肝代谢“酶”紊乱了 个案:一位朋友到南边发展,经常外出应酬,经常是满桌海鲜,大杯啤酒,现在患上了痛风。他在广州和在内地老家都看过病,他说,他发现了个现象,就是广州的痛风患者,比内地多多了。 痛风的关键原因是尿酸高,为何会高?嘌呤代谢紊乱了! 在组织细胞生成和死亡的代谢过程中,核苷酸的分解产生嘌呤类化合物,嘌呤经酶的作用而生成“尿酸”。 此外,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酶的作用也生成了“尿酸”。 “嘌呤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尿酸”的反应,是在肝脏进行的。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某些合成酶浓度或活性增高了,某些移换酶的浓度或活性增高了,某些转移酶又部分地缺乏等,都可造成嘌呤代谢的紊乱,让尿酸生成得过多。 尿酸浓度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以结晶的形式在一些组织(如骨关节)中析出,让人疼痛,形成痛风。 为何海边的人痛风患者较多?吃高嘌呤的海鲜多了,在肝里催化嘌呤代谢的酶不够用了! 4.缺“酶”让细胞产能低了 哈夫病可能是“代谢性肌病”,而代谢性肌病的可能原因是:能量代谢的过程中,缺少了某种酶。 细胞线粒体是能量加工厂,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的一些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必须被进一步分解,才可以被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成为生产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燃料”。 碳水化合物只有变成葡萄糖后,才能变成“燃料”。如果酶缺乏,影响了肝糖原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这样碳水化合物就难以转化成“燃料”,造成进入线粒体的燃料缺乏。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而甘油三酯必须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水解,释放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这时它们才可能成为“燃料”,如果缺少了“水解酶”,也会造成燃料缺乏。 脂肪酸是不能自动进入线粒体内的,只有通过由“肉碱和多种转移酶”组成的运送系统的运送才能够进入线粒体,并在“脂肪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肉碱缺乏,也可造成线粒内燃料缺乏。 种种原因造成的燃料缺乏,都可导致能量合成的不足。 肌肉需要ATP供给能量来正常工作,当能量水平太低时,就会造成肌无力和运动耐力减低,有可能致肌肉疼痛和痉挛,甚至肌肉分解坏死。 5. 基因缺陷让“酶”异常了 酶异常,有些情况是由控制酶生产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酶是蛋白质的特殊类型,基因就像生产蛋白质(如酶)的“图纸”。由于某种原因(如核苷酸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了基因的缺陷,也就是说“图纸”变了,就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的错误或缺失,进而导致了这种酶活性的改变。 如,高脂血症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和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有关,如果你这种酶活性不正常,即使你和正常人的饮食一样,你也容易患上高脂血症。 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为何会不正常呢?是LPL基因突变了,该突变可能影响脂蛋白酯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其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突变,可能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代谢性肌病,其中肉毒碱十八烷基酰基转移酶(CPT)缺乏,导致的脂质沉积病在该类疾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负责将肉毒碱运入细胞内的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缺失),造成了“原发性肉毒碱缺乏”。哈夫病可能是这种原因。 6. 烟、酒可降低“酶”的活性 因基因变异诱发的代谢性疾病,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吗?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调节饮食”可以加以预防。 有证据显示,糖代谢过程有问题,可以通过高蛋白饮食来解决;脂代谢不太好的,可以用高糖低脂的饮食。 有乳糖酶缺陷的人群,喝鲜奶可导致乳糖不耐受症,出现腹泻。而如果改喝酸奶,就不会出现这种表现了。 您该怎么办?建议您进行彻底的检查,了解自己有无此方面的缺陷,请临床医生帮您设计一个特殊的饮食计划,来和您的代谢能力、基因状况和个人需要相匹配。 特别要说的是,不良嗜好可让代谢性疾病雪上加霜。 饮酒:在敏感的个体, 即使中等量饮酒亦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 减少脂肪酸被氧化的比例, 并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还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而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减慢。 吸烟:吸烟也可增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与正常人平均值相比较, 吸烟可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9.1%。 7. 多运动可让肥胖不遗传 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运动是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好方法。 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医药卷》上的一篇研究报告说:锻炼可使有易胖基因的人平均减少体重40%。 研究人员在分析2万多人基因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12个可导致肥胖的基因变异。随后,他们对比分析了受调查者的运动习惯和实际体重。结果显示,对于一个身高约1.7米的人来说,如果运动少,体内每多一个肥胖基因变异,体重就会增加592克,肥胖几率也增加1倍。 但如果经常运动,每个肥胖基因变异只会增加364克体重,肥胖几率也比前者低40%。 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剑桥大学洛斯博士指出:这表明多运动完全可以“减少肥胖基因造成的影响”。他说:“每天去公园走走或爬楼梯,都能起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另一个研究显示:习惯于*坐的人,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无论是长期或短期体育锻炼,均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锻炼可增高脂蛋白酯酶活性,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降低肝脂酶活性。长期坚持锻炼,还可将外源性甘油三酯从血浆中清除。 代谢性肌病呢?目前还不清楚常规的锻炼对于脂肪代谢是否有益。因为这些疾病罕见,对代谢性肌病的某些特性还不很清楚。 采访专家: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莫宝庆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