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全面二胎政策终于得到了落实,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该项政策不仅能够积极对抗人口老龄化的严峻问题,也有效解决独生子女的孤独。 中国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专家表示:尽管全面二胎政策已经开放,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规对其进行支持,新的生育政策落地一般需要**中央决定、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以及各地实施方案报批和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等。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望市民们不要“抢生”。 在政策出来这个时间段,准妈妈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妊娠期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视野,做到“有备而生”。 (1)如何推算预产期? 俗话说:“女人从一怀孕就已经当了妈,男人只有孩子生下来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当了爸”。在笔者看来确实不假,“十月怀胎”,女人从开始得知自己怀孕时就对宝宝有着各种特殊的情感,迫切的想知道宝宝能够什么时候出生跟自己见面。不仅是孕妈如此,生宝宝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件大事,家里人也会精心计划着大概什么时候要准备好住院的物品。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测分娩的日期,也就是常说的预产期。 预产期仅仅是预测胎儿出生的时间,并不是精确的分娩日期。有科学家调查统计,只有53%左右的孕妈在预产期那一天分娩,也就是说预产期的准确性是有50%左右。预产期并不是说这个日子肯定生,只是大概的时间,预产期前后二周内出生都属正常范围。 推算预产期的方法为末次*经的第一天的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以农历计算预产期,则日数需加15。(例:末次*经为:7月3日,即:月份:7-3=4;日数:3 7=10,即该产妇的预产期为:4月10日)。 (2)如何判断孕妇体重增加是否正常? 孕妇营养不足或过剩,胎儿无法正常发育,如何判断孕妇体重增加是否正常?如果孕妇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内,每周增重0.5公斤,匀速增胖胎儿发育健康。 对于孕前肥胖的孕妇,更应控制孕期体重的增加,肥胖孕妇孕期增重4、5-9公斤为宜。“若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或者大于4公斤称为“巨大儿”,巨大胎儿的孕妇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母婴的危险性都将有所增加。”医院生殖内分泌主任、医院特聘孕育专家、三甲名医孕育指定会诊中心专家何方方教授介绍道。 孕期体重增长标准的计算公式: 首先根据孕前的体重和身高计算: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值查看下面所在的区间,就可以判断自己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多少合适了。 ①孕前BMIlt;19、8,孕期总增重12、5-18公斤为宜; ②孕前BMI在19、8-26之间,孕期总增重11、5-16公斤为宜; ③孕前BMI在26、1-29、9之间,孕期总增重7-11、5公斤为宜; ④孕前BMIgt;30,孕期总增重大于6公斤就正常。 (3)胎儿身长如何计算? 4周为一个孕月。在5个孕月以前,身长等于孕月数的平方。5个孕月之后,胎儿身长等于孕月数乘以5。(例:8周=2孕月,胎儿身长:2的平方=4cm;24周=6孕月,胎儿身长:6times;5=30cm) (4)为何要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胎动(Fetalmovement),指的是胎儿在子*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壁的动作。怀孕满4个月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壁,这就是胎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胎动是胎儿在妈妈子*内的活动。 如果一旦发现胎动次数过少、躁动,胎动持续时间短,要随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处理,及时处理可挽救胎儿,因此学会数胎动实际上也是在观察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4)如何进行胎动计数? 医院生殖内分泌主任、医院特聘孕育专家、三甲名医孕育指定会诊中心专家何方方教授表示:20周后孕妇每日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测1小时胎动。一般的来讲,胎儿的胎动每个小时都大约3-5次以上。但是我们说应该安安静静的数,而且我们再强调这种胎动还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不能说我数够三次了,我就不数了,你要寻找你的宝宝自己的胎动的规律,所以早中晚三个小时的胎动总数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 正常胎动数12小时内30次左右.小于20次为胎动过少,小于10次提示胎儿已缺氧。如遇每小时胎动少于3次,应连续测6小时以上。另外数胎动时还应注意胎动持续的时间,一次胎动持续3秒以上为正常。 (5)羊水有哪些功能,正常的量是多少? 羊水并非普通的水,进入妊娠中期以后,羊水的主要来源是胎儿的尿液,另外一个次要来源是胎肺分泌的液体。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 ①缓冲腹部外来压力,给宝宝安全的生长环境; ②有助顺利分娩; ③提供胎宝宝健康信息。 羊水量随妊娠的进展而增减。妊娠34~38周时最多可达到1000毫升,此后有所下降,妊娠42周后,羊水锐减会威胁胎儿生命。 (6)分娩先兆有哪些? 分娩前几周或几天,孕妈妈常常会出现一些临产征兆,于是不久将临产了。通常临产的征兆有阵痛、胎儿下降感、见红和破水。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孕妈妈就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尽快入院检查或待产。 尽管二胎准妈妈都已经成功生下孩子,但对于一部分人群,尤其是70后,时隔多年,很多妊娠知识都已经淡忘,特此今日借闲暇之余为大家科普一番,以免怀孕时惊慌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