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穿青人曾经有过多种称呼。明代时称为“土人”,清代时“里民人”;解放时期,广大的穿青群众自称为“穿青人”或“青族”,故此称谓被有关部门所采用,逐渐地被人们所知。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后,中国政府正式确认56个民族。穿青人被列为“其他未识别民族”。是一个民族风格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由于穿青人拥有独特文化,至今穿青人仍想成为一支独立民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终于给了他们一个新的身份,民族那一栏赫然写着“穿青人”。 “穿青”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所属的十多个县,其中纳雍和织金两县人数最多,勺窝乡90%以上都是穿青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穿青人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比如他们以猴为图腾,忌吃狗肉,还有穿青妇女特有的三把头。 穿青人饮食上禁忌“天上不吃雕、鸽、雁,地上不吃牛、马、犬”,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时都要先用大米合着肉及各种过年饭菜把狗喂了再吃饭。 而且这个穿青人有着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无论他们的建筑、穿着还是食物都和汉人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其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如“跳菩萨”,主要是其民族故事的串联和演绎。一个少数民族该有的一切条件,他们好像都具备。 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如今使用贵州官话,尽管穿青人不属于中国56个民族之内,但他们自然算中国人,而且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汉族,因为作为明朝的后裔,自然有一种身为汉人的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