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谁细致、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似乎都会经历一个爱抱怨的年龄段,不管什么事都习惯性地去找外部原因,怼天怼地,怨天尤人,当之无愧“甩锅侠”。 但仔细回想…… 他们只是应对问题经验不足的孩子而已,也许是在人际交往中萌生了小小的恐惧,也许是害怕失去家人的关注或者心爱的东西,也许是遇到什么难题…… 如果父母此时埋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事情就会走向负面循环。 你是这样的爸妈?轻视孩子的内心需求 常用语句: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又怎样呢?所以呢? 孩子一开始述说,就会被父母以各种方式阻止,认为孩子的抱怨只不过是无理取闹而已。 过度“心理投射” 常用语句:为了你,我们几乎没了自我,你还不用功读书,对得起我们吗? 父母将自己的欲望和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过分期待孩子能实现,孩子因压力而焦虑,焦虑转化为内疚,继而被内疚长期控制。 负能量大使 常用语句: 这个月开销真大,钱都花你头上了! 上班累死了,回家要做家务,晚上还要监督你做作业,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喋喋不休地抱怨,让人心碎,孩子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消极。 宝贝内心的OS:你不放过我,我又怎么放过自己? 宝贝是哪种抱怨类型?“测风向型” ☆ **又有了新玩具、新球鞋,**的零用钱比我多。 Tips: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可以答应他们的需求;若不合理,亮出自己的底线,说明自己的观念。如果总要新玩具、新鞋,永远有更好的在后面;零用钱是足够的,但是要合理使用并记账哦! “堵路型” ☆ 数学实在太难了,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Tips:试图为有可能出现的成绩不理想提前预告。先肯定孩子的勤奋努力,再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无论如何,只要孩子需要帮助,你们一直都在。无论结果,由衷地为孩子的坚持和努力骄傲。 “SOS型” ☆ 为什么大家不选我做班长,不投票给我? Tips: 先了解事情的始末,再进行积极地引导,可以对孩子说,你已经具备了很多优秀的能力或品格,但也许表现再主动一些,效果会不同。 求关注型 ☆ 我不想吃幼儿园的饭,一点也不好吃! Tips:孩子有时会试图用抱怨来让父母重视自己的感受,爸妈要听孩子说话,判断孩子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正为什么事感到焦虑,或者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狂躁型 ☆ 你们一点也不关心我,你们就是故意气我!我恨你们! Tips:告诉孩子可以提需求,但不要抱怨式地“控诉”,否则自己get不到重点。如果一味抱怨,先请孩子回房间冷静片刻,父母此时也不要相互抱怨,不利于双方解决问题。当孩子做到了正确表达,及时表扬。 逃避型 ☆ 我做不到!太难了!凭什么让我做! Tips:有的孩子在没有得到承担责任的训练,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不会看成是激励,而是通过抱怨把责任推脱出去。父母要重视这一问题的萌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支走“抱怨”,试试看吧~ 摈弃错误归因 爱抱怨的孩子,喜欢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原因”和“消极原因”。 外部原因:认为所有的问题出在外界因素,与己无关。 消极原因:认为所有的问题出在难以改变的条件上,如智慧和外貌。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归因方式,结合外在与内在因素进行反思,其实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而能够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改变。 中性词汇替代抱怨性词汇 孩子口头上比较有过激色彩的言辞,如“恨死了、烦死了”词语,可以将其转换。用“难以理解、的确有难度”等中性的词汇,心情也会变得平和。 转换思维 孩子有不良情绪,很多时候是因看问题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就是“想法决定感受”。 比如,小伙伴临时有事,取消了去公园玩的约定,于是抱怨对方不守信用,这时候妈妈可以宽慰,在家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支配时间也很好啊!感受也从失落、抱怨变成了积极、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