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othy, can we go out?(我们要不要出去?) -No,no!(不要) -那我们呆在家里玩吧! -不要! 是不是感觉特别崩溃?但我想先恭喜你:当孩子学会说不,也说明他们在认知发育上又有了一个里程碑,朝独立自信的个体发展又近了一步! 但该怎么结束和孩子无止无休的纠缠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基础和三个“大招”。 第一基础:家长自己不要经常说“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当孩子每天收到的信息里大量的都是“不”这样的否定词汇,那自然她也首先学会了说“不”。 因此,需要我们多正面强化,选择性地说“不”。把“不”字留给那些危及生命安全、原则性的事情 (比如碰插座),对这些事坚定地说“不”,但对于生活中的日常情况,我们要谨慎使用“不”。 与其说,“不要站在浴缸里”,不如说“我们坐在浴缸里洗澡,因为地面太滑了”。 第二基础:帮孩子扩展表达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说“不”是一种惯性(比如文章开头小D和我的对话)但她自己可能说了也不一定就是这么想的。因此,我们平时可以用一些简单对话来帮助宝宝学会其他的表达方式。 情景 :小D特别喜欢动物农场的积木,我就会拿着这些积木和她玩这样的游戏。一开始都是我的自问自答: -如果我们问小猫,你要不要吃鱼?小猫怎么回答? -要! -如果我们问小牛,你要不要吃草?小牛怎么回答? -要! 这样的句式进行了几次后,我就会顺势问: -如果我们问小D,你要不要吃午饭?小D怎么回答? 有时,小D就会说“要!”这样慢慢地,就是帮助她打破遇到什么都说“不”的惯性 。这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绘本啊、儿歌啊等等。 第一招:利用游戏化解矛盾 很多时候,孩子说“不”并不是真的要和我们对着干,所以千万不要太认真,一认真你就输了,不妨用游戏来化解一下。 举两个我和小D的例子。 情景一 :我从小D1岁多开始要求她每晚睡觉前要和我一起收拾玩具 。 -Shall we clean up the toys, Dorothy? (我们一起收拾玩具好吗?) -No! (不!) 然后她转身就离开了。这时,我不会大动干戈,而是开始唱在早教班收拾玩具时大家一起唱的《Clean Up》歌,然后我开始先把一块积木放进盒子里。 我刚开始唱没多久,小D就转身过来了,而且非常愉快地加入我一起收拾了。就是简单一首歌,让小D觉得这是游戏,而不是妈妈在要求我做事。 情景二 :马上要出门了 ,她在游戏垫上玩,我要给小D换尿布。 -妈妈抱你起来换尿布可以吗? -不! 这时,我不会强行把她抱起来(她已经说“不”了,强行抱起来肯定就会哭闹) 于是,我就把这个变成一个游戏。 -小D,我们来比赛吧,看谁爬到卧室更快? 然后,我就会和小D一起爬,让她追赶我,这样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她还是笑着进了卧室,换了尿布。 第二招:尽量提供孩子选择 孩子说“不”背后,其实深层次的心理诉求是想要独立,我们可以每次都给她两个选择。一旦有了选择,宝宝就会有了“自己作主”的感觉, 就不会一味地说“不”。 比如: “我们吃早饭好吗?”换成“你早餐想吃面包还是鸡蛋饼?” “我们穿衣服吧!”;而是说:“你今天要穿蓝衣服还是红衣服?” 对于这个年纪的宝宝,选择不用多,两个就足够了。但要注意的是,给的选择一定是我们自己可以接受 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提供选择而加大自己的工作量。比如,早餐吃面包和鸡蛋饼一定是我家本来就有的两个选择。 有时候,孩子会出现对于两个选择犹豫不决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在提供选择后,加上一个倒计时,给他们紧迫感 。“我数到10哦,如果你不选择,我就替你选!”通常这个招数一出,孩子都会很快做决定的。 第三招: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因此面对我们希望她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他们模仿的天性。 情景 :我们需要出门 了,我希望小D可以穿上鞋。 -我们穿上鞋出门好吗? -No!(意料之中) 于是,我不再问她,而是把她的鞋子拿下来放在我身边,然后自己坐下来穿鞋,边穿边自言自语, -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这样才能出门。小D,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们一起穿鞋。 这时,小D就自己过来了,坐在我旁边,试图拿起鞋子这样说,小D的配合度就会比较高。 带娃就是一路打怪升级,度过了第一年的屎尿屁后,很多性格行为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