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烧的现象 发烧的定义为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 38 O C,人体生病引起的发炎反应会让体温的定位点提高,所以造成发烧现象。一开始发烧的时候,小孩可能会觉得冷、四肢冰冷,这是体温设定点提高的结果。一旦体温提高到设定点之后,四肢变成温热,也不会有明显怕冷的感觉。过一段时间或使用退烧药以后,体温定位点下降,小孩可能会觉得热,并开始流汗退烧。 2. 体温的测量 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但三个月以下婴儿的耳温与中心体温的相关性较差。口温平均比肛温低,腋温平均比肛温低。一个月以下或体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考虑量腋温或背温。 3. 发烧的影响 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有研究显示退烧药会压抑免疫反应,反而可能延缓疾病的康复。人体对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有调控机制,所以一般不会超过41 O C。有些家长会担心如果没有积极退烧,小孩体温可能一直往上飙高,其实人体的体温调控机制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坊间小孩脑子烧坏的传说,都是因为那些小孩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经后遗症,与发烧无直接因果关系。 4. 危险的病征 发烧的有无、体温的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严重度,儿童生病时,重要的是观察有无重症的危险病征。无论有无发烧,如果儿童出现下列情形,宜尽速至儿科专科医师处诊治: 三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烧
5. 退烧的时机 如果体温没有太高也没有引起特殊不舒服,并不需要积极退烧,尤其体温没超过39 O C的时候。然而,发烧对于下列情形的负面影响较大,当体温超过38 ° C以上就可考虑积极退烧: 慢性肺病
6. 退烧的方法 冰枕、温水拭浴等物理退烧法,并不会改变发炎反应引起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现象,所以不会有退烧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发烧儿童额外的代谢负担,单纯注射点滴也没有退烧效果。衣服穿太多、中暑等体温定位点正常而只是产热与散热失调的情形,或使用退烧药以后开始散热流汗的时候,使用物理退烧法才有些帮助。各种退烧药物中,除了阿斯匹灵不可用于18岁以下儿童之外,其他口服与塞剂均可于必要时适量使用。 7. 后续的处理 一些民众认为吃退烧药以后如果又烧起来,就表示医师开的药没有效,所以会去找其他医师,造成医疗的浪费。事实上,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其目的在带给儿童短暂的舒适。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呼吸道或肠胃道病毒感染,其中有些感染可能持续发烧达一周或什至更久。家长必须注意有无第4项所列的危险病征,并持续遵从医瞩追踪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