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儿童门诊或急诊,心肌酶谱升高都是大家谈之色变的辅检结果之一。
因为心肌酶谱升高总是被「惯性的」和心肌炎、心肌损害绑定在一起。 但是,你知道吗?儿童的心肌酶谱正常范围,目前仍未明确界定。近日「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甚至撰文指出,CK-MB 该退出历史舞台。 儿童心肌酶谱,多高才算异常? 目前国内各家医院或不同的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所用的仪器、试剂、检查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正常参考值也各异。但不管哪个实验室,心肌酶的正常参考值都是根据健康成年人检测的结果制定的。 但多项研究发现,儿童心肌酶正常参考值(参考区间)明显高于成人。 年龄越小其正常参考值越高,不少资料表明婴幼儿心肌酶正常值约是成人 2~3 倍,并随着年龄增长其正常参考值逐浙接近成人。 因此,当儿童出现心肌酶谱升高时,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多高才算异常,仍无定论。 CK-MB 过时了? 众所周知,AST、 LDH、CK、α-HBDH 广泛地分布于人体许多脏器和组织中,缺乏组织特异性,不少脏器组织损伤都造成升高。因此,CK-MB 最开始横空出世,是检测急性心肌损伤的重大进步。 但近年来发现,CK-MB 特异性仅为 17 ~ 62 %。 儿科临床上,经常会看到 CK 和 CK-MB 检测值都明显增高的病例,除见于心肌炎、心肌损害外,更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感染后良性肌炎等病变。此时 CK-MB 及 CK-MB / CK 比值可明显升高( > 5% ) ,但并不表明心肌损伤,对这些病例也不应按心肌损伤处理。 心肌酶谱,既没有明确的参考范围,特异性也并不强。那么,儿童检查心肌酶谱还有意义吗?心肌酶谱和肌钙升高,到底该不该诊断心肌损害?评估心功能的指标,又该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