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心理暗伤

举报/反馈

文章开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这样一个家庭。或者说,从前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庭。包括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孩子和爸爸妈妈原本是同住一条船上的。

他们在一起很幸福。温柔的妈妈,强壮的爸爸,还有要去的远方。

是的,孩子心里有一个远方。

为了远方,孩子总要远行,独自去面对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这一天到来得很快。有时候,甚至会有些突然,让人卒不及防。

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孩子可能还有很多不舍,有分离带来的悲伤,以及面对未来莫名的恐惧。

可是,父母曾经给了他那么多的爱,足够他未来的路上取暖;父母教会了他游泳以及造船的本领,足以让他征服远方的风浪。

可惜,也有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未曾给过他们足以御寒的爱,或者未曾给过他们足以生存的技能。

他们的行囊里,也许塞满了父母为他们备好的干粮,甚至可能父母还为他们备下了一艘豪华的大船。然而,干粮总有吃完的时候,船也总有破损漏水或者触礁的那一天。

到时,这样的孩子,要么只好依附于他人的船,看人脸色过活,要么无助地随波逐流,自生自灭。

换做你,会选择做哪一种父母呢?或者说,你将会给你那即将远航的孩子,行囊里放进怎样的资源?


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心理暗伤


近日在整理静观育儿微信后台的答疑数据。仍然看到大量父母选择了故事中后一种做法。他们要么不曾给够孩子爱的资源,要么以为物质上的关心就足够了,他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还常常联手外人,将矛头刺向自己孩子的心。

这些天来,我们一直在强调高质量陪伴,强调我们应该做什么。今天的文章,我们想反面聊一聊,哪些最常发生在我们家庭内部,同时又是我们最不该对孩子做的。

最不该对孩子做的这些事儿,极富中国特色,若处理不当,他们将会成为孩子心底的暗伤。

暗伤一:父母太顾及自己的面子

某叔叔因为觉得孩子有趣,故意逗孩子说:你妈妈有了弟弟了,不要你了!

某心直口快的邻居大姐指着你的孩子,皱着眉头说:哎呦,你这孩子一直都这内向啊!

再或者,某较真的奶奶不满意地说:小朋友怎么这么没礼貌,来,快喊奶奶……

中国式土壤中,关心孩子教育的,不仅有父母,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过路的某邻居。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许都被这样逗哭过,或者被某个不熟悉的亲戚或路人“批评指点”感到不舒服。而很多父母并没不知觉,或者讨厌这种行为却碍于礼貌或面子而赔笑。

被吓唬的孩子会当真;被他人随意贴上负面标签的孩子,也可能当真。如果孩子面临这样的窘境,请父母丢开自己的所谓“面子”,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若孩子被吓唬,请先抱起孩子,坚定地跟他说:“他们在跟你开玩笑。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也都一直会在你身边。”然后再淡定地跟逗乐的亲朋好友说:“以后,请不要再跟孩子开这种玩笑了,孩子会当真的。”若孩子被人误解,被贴标签,而你清楚你的孩子远不是他们看到的那般片面,那当下就可以为孩子做出合适的解释,或者干脆笑而不语,淡然处之,切不可顺着他人的口,一起转过头来指责孩子。

不仅是上述的情况父母需要抛开自己的面子。任何他人出于好玩、欠妥当地指点、逗弄孩子,父母都该站到孩子一边来。我们不是还都曾在新闻中看到过,一些父母因为碍于面子,不懂得拒绝亲戚对自己孩子的逗弄,以至于让孩子送命的吗?

总之,父母需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呵护孩子身体以及心灵的安全。哪怕看起来只是你认为不要紧的外人的一句话,父母也最好留意下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对他人的点评做评价,不管他人的对错,只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绪,你爱他,只要他需要,你都在。


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心理暗伤


暗伤二:父母太不顾及孩子的面子

中国人一向嗓门大。我出门在外,常会看见半道上停下来,板着脸训斥孩子的大人。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大声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他们完全不顾及,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们也要面子。

这种大阵仗的教导孩子的方法,是很常见的中国式的管教法,这种方法不仅低效,而且很容易给孩子带去屈辱感,让孩子小小的心灵,被卑微、压抑、愤怒、反叛等填满。还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完全被责骂得“皮”了。这些孩子通过厚脸皮、自暴自弃以及冷漠的态度,去隔离那些屈辱的内心感受。

于是,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孩子们的心木了,大脑也习惯了。就犹如住在铁路旁边的人,一开始时,会被火车声吵得睡不着觉,不久就习惯了,睡得一样香甜,但是偶尔到乡村度假时,反而会因为太安静而睡不着。

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甚至是吼父母,这将影响到孩子未来很长远的路,比如社交、职场,甚至是他未来的家庭夫妻关系,以及他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因此管教孩子要以身作则,努力做到低声教育。《低声教育,你能做到的》这篇旧文,推荐给大家看一看。

暗伤三:总要求大的让小的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这个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在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小区里面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和谐相处,通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父母最好做到中立,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引导孩子去寻找处理办法,不偏袒,不护小。比如,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如果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问他为什么。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玩具,那么父母完全可以明确地跟孩子说:“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心理暗伤


暗伤四:太过谦虚

中国人听到夸奖时,有一个习惯性的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比如,有人夸:“你这孩子实在太棒了……”父母谦虚道:“哪里,哪里……”

然而,对孩子而言,这个“哪里,哪里”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有的爸妈,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如若育儿中有此念头,更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束缚和压抑。

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譬如,当别人说,你的孩子这么小溜冰就溜得这么好,父母完全可以这么说:“嗯,他最近经常练习,进步很大。”那么孩子就能听出来:妈妈认同了他人的夸奖,并且知道自己是因为练习得多,所以进步大。父母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上一篇:孩子的微信投票赛,真正伤害到的还是孩子。

下一篇:孩子的社交,家长知道多少?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用表情表达对小宝宝的感情

宝宝3岁说话结巴怎么办 聪明的家

猪宝宝起名适合的偏旁有哪些,木

宝宝冬季添加辅食的5个黄金建议

推荐阅读

宝宝辅食“黑名单”,你造吗?

家长该如何帮助宝宝学走路 解析宝宝学走路的几个阶段

鼓励孩子考试加油的话 给孩子鼓励打气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