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些年来,“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字眼时长映入各位家长眼帘,如果你家孩子常常喜欢动来动去、总是坐不住,焦虑的老师和父母一定会第一个想到“多动症”,但孩子真的有所谓的“多动症”吗?这是个值得商榷话题。 通常这种情况经过咨询师的深入了解,孩子多动的问题根源常常不在于孩子本身,有时是父母的问题,有时是老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这样孩子的父母常常在孩子小时候做类似这样的事情:明明孩子专心致志的玩着某个小玩具,父母觉得要丰富孩子的世界、或是想要吸引孩子注意自己,就经常打断孩子的专心玩耍,给他们更新奇、更有意思的东西,于是孩子经常会没有完成一项又去摆弄另一项,变成一个好动、没耐性的小家伙。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在上幼儿园后逐渐显出来的,那有可能是老师的问题,有些幼儿园的老师采用的是中小学的教学方式,会将孩子误判为“多动症”。 说了这么多,我们是想很肯定的告诉大家,不要轻易的为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这不仅为家长和孩子找到了理由,更可能造成的是,孩子和家长因此而放弃孩子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想法。如果孩子出现这种问题,不要自己判断,先找专业人士诊断后再下结论。 其实不同阶段的孩子,其注意力是有着显著的不同的,我们今天主要来说说儿童早期和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特点,这这两个阶段也是被误解最深的。 儿童早期,一样指6-36个月的孩子,根据我国国情,这个阶段的大部分孩子是在家里度过全天的,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在幼托中心度过的。这时的孩子由于在学步期,常常随处走动,所以你总是觉得孩子在每一项活动上都不花时间,其实国外有研究发觉,这个时间不用太关注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完善,所以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花费很久的时间做一件事的,只要他们能过接受丰富的刺激和细心的照顾,他们的注意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在一年级左右爆发出来,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安静做某事,顺其自然就好。 接着来说说,学龄前儿童,一样是指孩子在幼儿园的那几年,通常是3-6岁,这几年孩子的变化会非常大,注意力的时间会显著增加,但个体差异非常大,对于他们喜爱的活动,有的孩子可以持续注意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些孩子注意时间稍短,不要太过担心,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完全要到小学向后,所以有差异很正常。但其实一些我们常见的社会技能会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例如简单的家务活以及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这些都可以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可以把他们的重点放在社会能力的锻炼上,而不是一味的学习。
下面我们来仔细说说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第一,用游戏来培养孩子抗干扰能力,可以提高孩子注意的持久性。 孩子能够持续注意某件事,一定要通过他自己的认知来约束,就是他可以管理自己不会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这个能力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孩子做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时,都会非常专注,不容易分心。因此游戏是培养孩子抗干扰能力非常好的选择,那有哪些游戏呢?最常见的就是拼图、找不同,当孩子可以完全投入这些游戏时,就能够逐渐提升自己注意的持久性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设置游戏内容,原则就是让孩子保持长时间可以关注一件事。 第二,制定训练计划来培养孩子分配注意能力,可以提升孩子控制注意的能力。 说到分配注意,可能有些父母会问这个有什么用。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开车就是一个分配注意很好的体现,因为我们既要注意周围路况,又要控制自己的手挂哪个档位、控制自己的脚是踩油门还是刹车。孩子注意能力好,不仅仅是体现在可以专注做某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孩子分配注意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需要适时培养。 关于这个我们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些与他们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例如在孩子4、-5岁时可以逐渐锻炼孩子可以同时做两项任务的活动,比如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活动:踢足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更为复杂的活动,并让孩子自己计划完成。 第三,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父母要学会“闭嘴”,否则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问题其实在节目一开始就提过,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要求孩子,唠唠叨叨、啰啰嗦嗦,殊不知,这样不仅对孩子集中注意力没好处,反而有很大的坏处。如果孩子在专注的做某件事时,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指手画脚,而是耐心的观察,在孩子向你求助时,你再做启发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