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必须为年龄小的孩子设立界限,其职责在于设立界限所允许的范围,就像桥梁两侧的护栏。 孩子年龄越小,两侧“护栏”应该越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两侧“护栏”的距离应该增大,并且要让孩子参与设立界限。
养育的艺术,一部分就在于知道何时放宽限制。 通常,孩子们会帮你作出这种决定,既可能通过话语,也可能通过行为。如果你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并定期开家庭会议,那么,孩子会让你知道他们何时准备好了拥有更多的自由,何时能够参与制订想到尊重的新规则。 当然,孩子会一次又一次不顾后果地挑战你所设定的界限。 我们可以运用自然后果、逻辑后果和日常惯例为孩子设立界限。 自然后果能简单而有效地让孩子学到东西。 比如,下雨天不打伞穿雨衣就会被淋湿。 这时不需要人提醒你,你就会记得带伞。 如果你不停地对孩子唠叨,“要带伞”,就会干扰了事情的自然秩序,并剥夺了孩子从自己选择的后果中学习的机会。 你可以通过让自己学会在行动之前等待并观察,看看孩子在没有你干预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来练习运用自然后果。 如果发觉真正淋雨,孩子也一点不在乎,更有效的说法是:“珍宝儿,我们要怎么做才不会淋到雨呢?”这是在让你的孩子独立思考,而且当孩子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时,他会感觉到“自己在负责”。 如果父母能够抑制住控制、解救,或者因为孩子的选择而对其进行惩罚的冲动,孩子就能自然地学习。 也有些时候,自然后果对于帮助孩子学习一项生活技能或吸取教训可能过于危险或不合适。 逻辑后果就可以起到作用。 但是很多父母都严重地误解了逻辑后果,并且试图通过把惩罚称为“后果”而将惩罚伪装起来。 “惩罚,就是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而你觉得需要对其进行猛烈打击 ,以便孩子能从痛苦中吸取教训时,你所做的事情 。 而逻辑后果的核心,是要帮助孩子们为了将来而学习,而不是为现在或过去付出代价。 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有助于他们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他们会了解到犯了错误没关系,可以再试一次。 当你真正地理解了如何使用并支持一个逻辑后果 时,往往会感到内疚或难过。 可能会比孩子更痛苦。 事实上,这是你正在使用逻辑后果的一个确切标志。 比如,孩子忘记带作业本去学校,希望你帮他送过去。 你可以说,很抱歉,你忘了带作业。但是我今天不能去学校给你送。 后果能让孩子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中学习。 如果你和自己十几岁的孩子约定好,只要他给车加油就可以用你的车。当他不这样做,而你坚持按照约定执行时,他就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让孩子从一次小的麻烦中吸取教训,就能够使他免于在今后的很多年里因为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出现问题。 最有效的逻辑后果,是那些让孩子一起参与设定的。 问你的孩子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并一起选择一个逻辑后果,比你独断地指定一个后果要有效得多。 比如,孩子想在屋里玩球。 你可以问:”如果你继续在客厅里玩球,你认为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 孩子可能会想一会儿,然后说,“可能会打坏东西,你可能会冲我们发脾气。我们可能会太吵” 你再问,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孩子会说,更好的办法是到外面去玩。 这时,你就可以说,如果你们玩球时不遵守在外面玩的约定,你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后果应该是什么呢? 孩子会一致同意可以出去继续玩球,或者把球拿走,他们改天再玩。 因为孩子们参与了解决方案的制定,当父母以后按照约定执行时,他们就会更合作。 孩子们并不是只有遭受痛苦才能学习的,但是,当你执行逻辑后果时,与孩子是可以共情的。 比如,孩子因为违反了逻辑后果的约定,在接受自己选择的后果时闷闷不乐。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这很难熬,但你很快就可以再试一次了。” 技巧在于,每次专注一个问题。 要询问其他家庭成员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不合适时,要使用有限制的选择。
资料来源:正面管教A-Z 简?尼尔森 / 琳?洛特 / 斯蒂芬?格伦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