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所谓的“回奶”又称“溢乳”,小于6个月的婴儿常见。主要表现为婴儿在吃奶后发生的一种非喷射性、奶汁从口边溢出的现象,一样每天可发生2~4次。 造成溢乳的主要原因是婴儿本身存在着的解剖特点: ⑴胃的出入口处在同一高度,使胃呈水平位。 ⑵胃与食道相连入口处的肌肉比较松而与十二指肠相连的出口处肌肉发育较好,奶汁向上容易而往下相对困难,所以胃一旦收缩奶汁便容易向上溢出。 ⑶吃奶的同时常常会咽入空气,空气进入体内受热膨胀,故容易将奶汁一起呕出,造成溢乳。 随着月龄的增加,胃的出口逐渐下降,使胃渐趋垂直,入口处的肌肉也日渐发达,因此回奶的次数相应减少,6个月以后便很少见,一岁以后就不再发生。所以,溢乳十分常见,无需任何治疗。 但是,如果溢乳后误吸入气管或者顺着咽鼓管流到中耳,就可造成中耳炎、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引起窒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 为了防止溢乳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 喂奶前先将尿布换掉,喂奶后不要再翻动宝宝的身体。 ● 每次喂奶以后,都要把孩子竖起来轻轻拍背,等嗳气后才能躺下。 ● 宝宝躺下时头部应略微抬高,身体应保持右侧卧位,这样就使胃里的奶汁能顺流而下,通过幽门直达十二指肠。 ● 在婴儿的颈部围一条小毛巾,使呕吐物不会流到颈部刺激皮肤(呕吐物中往往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颈部皮肤糜烂。 ● 对溢奶十分严重的小儿,在躺倒时上身宜抬高30度,并且在每次吃奶前10~15分钟口服1: 5000的阿托品2~3滴,使胃的出口处肌肉放松,以利于乳汁流入十二指肠。 如果回奶后,婴儿出现呛咳、面色发青,口唇发紫,应立即将他俯卧于膝盖上,头朝下,用力拍背。待婴儿面色恢复后,立即送往医院,给以进一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