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扪心自问,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像自己一样的人吗? 先不要忙着说出来,把答案放在心里,看完这篇文章,再回头想想这个答案还是不是你心里想要的答案。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聊聊今天的话题——如何改变孩子? 改变孩子最难的地方到底是什么? 孩子“内向,胆小,在生人面前羞涩”,这件事,对父母很难说有什么具体而明确的影响,妈妈们希望孩子改变,更多的是希望改变孩子的性格,或者说“价值观”。 所以,我们很难对孩子发出一个信息,就像“你回家太晚妈妈还要单独给你做饭,妈妈觉得好辛苦”,或者“你在墙上画画,很难清理,妈妈觉得好麻烦”一样,因为自己的需求受到影响,所以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 对于“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外向“,很多专家曾经给出建议——比如,让孩子多接触陌生的场合,给他报名参加演讲等,进行磨练。 有用吗?有用。 也没有用。 当孩子“自己想要”变得更加外向,但是缺少机会的时候。这样的锻炼,能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积累经验,找到自信,但是,当孩子自己并没有想要变得更外向,而家长一厢情愿的希望孩子改变时,没准备好的孩子在这些情境下的紧张不适,会让他更加确认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强化他的羞涩和内向,最终他连试都拒绝再试。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改变孩子,最大的“捷径”是做Ta的榜样 “对于调整孩子的价值观,最有效的做法是做孩子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是这个样子,孩子自然也学到在陌生场合放松,和陌生人交流自如”。 “啊?让我在陌生的地方和那么多人说话?那我可做不到!”这位妈妈大惊失色,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可是你希望孩子做到?” “呃,是啊。”妈妈的脸稍稍泛红,“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觉得人应该外向。” “是什么让你觉得外向比内向更好呢?这个观点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我没想过。” 那位妈妈有点不开心了,她只是想去讨教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却没想到焦点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这的确让人不爽。 更加不爽的可能是她的孩子吧,他跟着妈妈的身教学到内向,谨慎,却被妈妈的言传要求外向,活泼。 如此矛盾的要求,如何实现?如此矛盾的要求,又是从何而来呢? 是孩子请求你的帮助,成为一个更擅长和别人相处的人?还是你觉得孩子在陌生场合不够活跃,让你没有面子? “我是这样,但是你不许这样,因为我这样是不好的。”成为一个渊源流传的剧本。 龙的孩子会飞,凤的孩子会舞,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豹子的孩子会奔跑,兔子的孩子吃青草。 这是真理,天经地义。 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孩子见过的第一,也是唯一的方式。他们会把这个方式内化,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无论你是一个拥有什么生活方式的人,你最好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身体力行的表现出,这种生活方式带给你的快乐和价值。 否则,你就是个反面教材。 最深的内心中,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不仅仅只有成为“跟爸爸妈妈”一样的人才会获得认同感,自己才能感觉到安全感,还因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影响根深蒂固,自己只懂得如何照做,却并不擅长成为另外一个样子。当他成为跟父母相反的样子,会愧疚。 接纳你自己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样子的,而是你如何评价自己这个样子。 所有不快乐,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 当你看到孩子身上有你不能接受的人生态度时,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不能接受的孩子的价值观,在你身上有么? 大部分是有的。这就像是照葫芦画瓢,没有对错。 2. 你身上有的这个价值观,你自己接受么? 如果你接受自己的这一点,就不会执着的要求孩子改变。孩子也得以用放松的态度去审视,自己来决定是否继续。 3. 你身上的这个价值观,曾经被家长接纳过么? 有时候深信不疑的“正确”或者“错误”并非来自自己的判断,而是“被教育”如此。所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不过是以接力棒的方式传下去而已。 如果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跟你一样的人,你开心么?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先暂停“亲子教育”这件事,用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满意的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个死而无憾的人,一个能配得上成为孩子的榜样的人。 这跟你的工作,学历,婚姻,性格是什么都无关,只跟你怎么定义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学历,婚姻,性格有关。 如果答案是“是”,那恭喜你。你可以永远都不用刻意做“亲子教育”这件事。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