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用什么方法养出你想要的孩子?

举报/反馈

  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10岁的女孩从小由老人帮忙带大,父母陪伴很少。老人家对孩子悉心照料,给孩子很多物质上的满足。任何家务活都不需要做。甚至很大了洗澡洗头还由奶奶帮忙。她只负责乖乖的,并且好好学习就够了。但是用大人的话说,孩子非常“不懂事”,“自我中心”,“自理能力很弱”,“缺乏规矩”。

  为了教育这个女孩,使得她变得更懂事,更有规矩,大人们用了很多方法。

用什么方法养出你想要的孩子?

  第一个方法是由父亲进行的“挫折教育”。

  做父亲的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彻底惯坏了,觉得自己应该时不时去打击打击女儿才行。于是在有限的父女相处时间里,他基本上会随时提醒女儿她的问题,她的错误,她的毛病。然而,适得其反。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父亲的任何话,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女儿听到了都会快速予以回击。父亲越要她往东,她就越要往西。

  严格说,“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刻意、无用又粗暴的羞辱。它首先主观判定孩子是“不好的”,然后通过让孩子体验“更不好的感受”,以期待孩子变好——这是什么神逻辑?

  对这个案例中的女孩来说,尽管身体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心理上却有很深的被抛弃的不安全感:父母不陪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配得到爱……

  一个人凭得什么去克服挫折的?靠得是他心里的能量和底气。所以,一个孩子没有建构足够的安全感,没有完全的心理能量来帮助他度过难关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挫折,他只会变得越挫越败,越没有自信,越不能够面对困难和学会担当。这种挫折下,孩子只会采取一种行为方式,那就是退行。什么叫退行的行为方式?就是他不去面对,不再去挑战,变成一个退缩的、怀疑自己的人。

用什么方法养出你想要的孩子?

  第二个方法是由奶奶进行的“讲道理”引导。

  这个女孩的妈妈陪伴孩子很少,妈妈的功能主要由奶奶承担。当女孩不愿意写作业了,奶奶就会开始催促、提醒,甚至跟孩子讲解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然而,女孩会通过撒娇、拖延等各种方式跟奶奶斗智斗勇。到最后,奶奶忍不了,会揍女孩。女孩哭了,怕了,然后磨磨蹭蹭开始去写作业。可是,只要奶奶不在,不管,一切照旧。

  讲道理为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用的?因为大多数父母动用“讲道理”这一方法时,不是为了单纯解释清楚一个事实,而是希望借助“苦口婆心”的方式,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其实是种界限不清的做法,带有入侵性。等于把孩子的事情变成了大人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这是种隐形的羞辱,潜台词是:你没有能力为你自己的事、以及为你自己的人生做主,你需要我的教导才行。

  这个10岁的女孩,就曾经在一张小纸条上这样写过:“为了奶奶,我要好好学习。”这话清楚地透露出:奶奶很成功地让她明白,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她学习只是为了回报大人。

  然而,一个平日被照料得太周到的孩子,一个生活上被剥夺自**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的书包都要父母收拾、甚至每天作业都要父母帮着记录的孩子,早已养出了“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孩子,要么学习上同样无力,要么把学习变成了自己唯一可以获得“成就感”的对象——这个10岁的女孩选择了前者。也有很多孩子选择了后者,后者同样是条危险的道路。那些因为成绩不好、因为挨了老师批评、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杀的孩子,就是明证。

  总之,“打击”式的羞辱,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不行,甚至最后激发孩子的愤怒与恨,就像上面这个女孩最后对父亲所表达的。

  同样,一面生活中替代,一面道德上说教,更像是你掠夺走了孩子自主的机会,却还在期待孩子未经任何锻炼就长出肌肉来。

  可惜,这两种育儿方法,非常频繁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分享这个案例,就想说清楚一点: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辱、掠夺等方式让孩子真正变好。如果说我们能够做什么,那么就是下面这三件事:

第一,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爱的。父母必须学会情感上无条件接纳孩子。尤其在孩子6岁以前。被爱过的孩子会更自信。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而不是把心理能量都浪费在跟人建立关系上。

  从这个角度说,上面这个10岁的女孩,她的母亲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并未尽到自己的责任。孩子与父亲、与奶奶的关系虽然有些糟,中间有很多批评、说教甚至打骂,但对女孩而言,仍旧是种“浓度很高的关注”。有关注总比没关注好。她一方面体验着不舒适的情绪情感,一方面也享受着这仅有的、特殊的“关爱”。她不能太乖。乖了的话,可能连这点关注都没有了。

第二,给孩子立规矩可以,但是请“温柔坚定”。上面这位父亲就是觉得女儿没规矩才想要“打击”孩子。但是立规矩不是这么干的。孩子们天然有社会化的、向上的、变得更好的倾向。总是通过贬低孩子、打压孩子、让孩子感到难受的方式立规矩,很容易养出低自尊的、消极的、自我攻击的孩子。

第三,请父母分清楚界限。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吃饭、穿衣服、搭衣服、整理玩具、整理书包等等,孩子们最初都是有意愿去独立做这些事的,却往往被父母阻拦甚至完全剥夺了机会。待孩子大一些,父母突然又希望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负责,这其实很不公平。孩子们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他们的自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起。一个从小就被尊重,可以决定自己去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孩子,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会更少需要父母操心。

  把孩子的事,一点点都还给孩子,这是操心的父母们,最需要学会做的事。

上一篇:孩子走失后的7大补救措施

下一篇:这东西吃多了竟比吸烟更要宝宝的命,宝妈们尽量让孩子少吃!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好听的四字名字古风又有内涵 4字

妈妈爱打扮孩子更自信子 好榜样

做好这几件事,为秋冬调补孩子做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推荐阅读

只要是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务。

宋仲基抱娃,我打10分

宝宝学爬的好方法 聪明的妈妈早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