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健康正文

在夏天应该如何轻松带娃?

举报/反馈

夏天来了,天气会变得异常的炎热,很多人都表示受不了,那么孩子呢?面对炎热的天气,应该如何轻松带娃呢?

随着气温的变暖,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拿着冰淇淋,宝宝看到也开始吵着要,真是心累。“叮”一个日历短信弹了出来,原来,立夏到了。

夏季宝宝不开心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是夏天的开始。每到节气变换,孩子大多会出现一些不适,季节的变换更是如此。家长在季节转换的前几天更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上的护理,特别是对于喜欢多吃和爱积食的宝宝,要少吃一点。不然很容易受一点风寒就感冒了。

夏季最大的特点是炎热和潮湿,也就是又热又湿。影响到宝宝的身体上会表现出爱出汗,食欲不好,不易入睡、爱踢被子。

在夏天应该如何轻松带娃?

1、夏天爱出汗

夏天天气热,毛孔都是张开的,体内的热气、阳气是往外走的,人体就特别容易出汗。夏天在出汗是让体内积攒的湿气、垃圾会随着排泄出去,是好事。所以不要刻意地止汗,比如说老在空调房里待着不出去,经常吃冰棍等。

因为毛孔是张开的,所以更容易受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美食也多了,贪凉和冷饮不断的刺激,使得夏天感冒的宝宝会比中暑的多得多,家长要引起重视。

出的汗也可以反映身体的体质。有的宝宝出的汗是发黄、气味重的,反应的是湿热比较重,有的宝宝出的是冰凉的汗,比较清凉,说明是阳虚、怕冷。湿热重的宝宝要饮食食量、清淡一些,阳虚的宝宝少吃寒凉的食物,温补阳气。

但是出汗过多,容易水分、盐分丢失,所以夏天需要多给宝宝喝水,适当地也可以喝点糖盐水,补充水分、体液。很多不爱喝水的宝宝,家长可以买好看的杯子,并鼓励宝宝喝水。

2、孩子胃口不好

夏天湿气重。人体的热量是往外散发的,一般肚子会是凉的。加上,脾胃是喜欢干燥不喜潮湿的,会比较虚弱,影响消化吸收的能力。宝宝会更不爱吃饭、腹胀、困乏。这个时候,宝宝如果不爱吃饭,也不要逼迫着吃,可以按积食推拿调理,喝一些温性的营养粥。

夏天,宝宝会更想吃一些冷饮、水果、冰淇淋等寒凉的食物,家长可以让宝宝少吃或者慢点吃,也可以用其他的食物做代替。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先别急着吃,最好在常温下放一下。

温度高,食物更容易腐败变质,蔬菜最好一餐吃完,一餐吃不完的饭菜及时放进冰箱。在外面吃饭,也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尽量避免路边小吃,餐具也最好再次清洁,如果引起胃肠疾病要及时处理。

3、心火旺,踢被子

夏季心火旺,产热多,容易烦躁不安,内热引起上火,宝宝会睡眠不宁,爱踢被子。这个时候更加要饮食清淡,晚上少吃零食。睡觉前营造安静的氛围,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早些入睡。睡觉时,微微出些汗是没有关系的,及时擦干,热也要盖好肚子或者穿肚兜,以免受凉腹泻。

夏天阳气充足,心火旺,是养心的好时机,可以多吃应季的时蔬。春生夏长,宝宝在春天“益智健长”的调理,在夏天会起到助长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来。大人有郁闷、不安的情绪及时释放,找到合适的场所,尽情地发泄出去。

总结一下:

a.不要贪凉,少吹空调,自然发汗;

b.不吃从冰箱直接拿出来的食物;

c.多喝水,补充水分,盐分;给不爱喝水的宝宝买漂亮杯子鼓励喝水;

d.推拿调理脾胃,喝一些营养粥;

e.饮食卫生,饭餐最好当餐吃完;

f.营造安静的环境,早睡,盖好肚子;

g.情绪发泄,愉快生活。

好东西,立夏吃

夏季调理还有助于冬天疾病的预防,中医上说是“冬病夏治”。了解到大部分宝妈和甜甜妈一样,都更加在乎给宝宝的饮食方面,接下来主要介绍一下立夏该怎么吃。

1、清热但不宜多吃的食物

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的消暑作用,可以适当吃,但不建议多吃的。像苦瓜自古是消暑的好东西,原本是可以多吃的,但由于现在人们体质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基于苦瓜的寒凉特性也不建议多吃的。

2、养心食物

夏季养心,中医说火为火,入心,适合多吃红色的食物,补气补血。推荐三种红色食物:胡萝卜、番茄、红豆。胡萝卜和番茄富含维生素,但是番茄不宜空腹吃;红豆粥可缓解口渴,安心、平定烦躁的情绪。

3、养身粥

葱白粥、南瓜粥、胡萝卜粥、藕片粥平时都是可以吃的。在以下不同的食材中加入一些大米或者糯小米进行熬制,都会有不错的调理、养生的作用,大人小孩都可以食用。

转眼又换了个节气,人体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再好的调理方法也是需要去实践并坚持。做好细节,悉心地护理,宝宝会慢慢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篇:宝宝身体出现这几种情况时,暗示上火了!

下一篇:宝宝夏季吃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知道吗?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给宝宝喂果汁,这些错误不要犯!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要注意哪些 妈

夏天给宝宝剃光头防痱子?这种做

面对宝宝出生时的这个奇怪现象,

推荐阅读

训练宝宝睡眠经验总结_生活护理

一周2宝宝带到外出要怎么穿衣服?

999皮炎平:过敏人群广泛,过敏性疾病引关注_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