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说一声:“奶奶、爷爷或叔叔、阿姨好!这样的孩子人见人爱。可偏偏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非常活泼,见了外人、即便是认识的人也不肯打招呼、甚至被督促着,仍金口难开,令父母很尴尬。 为什么会闭紧小嘴巴 如果需要同时打招呼的是几个人,幼儿可能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认为挨个问好很累,而这个行为是为父母做的,不是自己情愿的,索性就全免了。这说明孩子还没掌握同时和多个人打招呼的技巧,也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依赖于成人,爸爸妈妈说他怎样,孩子很自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子。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害羞”,如同给他贴上了标签,帮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依据,越发地回避和人打招呼。 孩子喜欢和不喜欢一个人仅仅靠直觉,如果哪位叔叔阿姨体态彪悍、面相不善或粗门大嗓,往往令他们望而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哪还会问好?另外,3岁孩子的自尊心萌芽,因此在被父母要求着向他人问候时,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感到很没面子、产生逆反情绪,以沉默表示**。 父母的高招 招数1:说明打招呼的理由 借助讲故事、看图画书和生活经验,启发孩子明白:熟人间打招呼是一种礼仪,表示一个人懂礼貌、有修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它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且,打招呼之后,问候的和被问候的人都能感到愉快。 招数2:了解宝宝的想法 教子的前提是“知子”。父母不妨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再告诉他具体怎么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真诚地做个表率,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如果出现孩子不愿招呼人的局面,以转移话题的方式代替指令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开口说些他感兴趣的事,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反复的提醒和批评可能使大家都面临更为尴尬的境地,还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个行为。 招数3:留出一点时间 让害羞的孩子开口问好,不能硬来。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坚决,父母与其不停地劝说、命令,不如与朋友、同事、邻居达成一致,不要求孩子称呼他们。但是,父母和这些熟人碰面时,要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友好,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把他们介绍给孩子、再把孩子介绍给他们。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将会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们,并从父母身上学会自己该怎么做。 招数4:帮孩子找到突破口 害羞的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与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外人。在某些场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导、帮他们寻找方法,找到突破口。比如见到同事,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想想看,她是哪位阿姨?你应该对她说什么呢?”引导宝贝说出“阿姨好!”如果孩子说了,即便声音很小,也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妈妈相信你下次问阿姨好的时候声音一定会比这次大,对不对?”以此给孩子增强信心。 招数5:暂时回避 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先带他接触那些和蔼可亲、喜欢小孩、慈眉善目的人,这些人能给孩子安全感。等孩子大一些,再让他结识更多的人、包括长相特殊甚至比较丑的人,和他们打招呼。如果可能,妈妈事先透露一下这些人的相貌、特点,突出他们的善良品质等等,打消孩子的顾虑,产生亲近感。 招数6:从点头开始告诉孩子,社交性问好的形式有很多,友好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握手等等都行。 你可以鼓励孩子先选择最简单的方式:点头。如果他做了,一定要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