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因为没有走稳而摔跤,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总是摔跤呢?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走路时不慎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一个踉跄,眼看就要跌倒了,可是在摇晃几下后,竟然化险为夷,身体又保持平衡了;然而有的孩子却不能保持这种平衡,跌倒在地;在上户外体育课时,有的孩子能够在平衡木上轻松自如地走动,有的孩子却战战兢兢情绪紧张,摇摇晃晃地前进,一个不慎就掉下来····· 孩子一岁左右走路摔跤很正常,刚学会走路,掌握不好平衡,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依然经常摔跤,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父母保护过多,孩子缺少了太多身体操作能力的锻炼。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是我们最常听得六种感觉,但是很多人对平衡感了解甚少,人生下来就具有平衡感,所以才能站得稳,跑得快,如果平衡感欠佳,会影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度。 什么是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主宰人的平衡能力的是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半规管前的两个囊状结构。半规管是分别处于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的管道,当头部在三维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半规管的内部组织会把这种信息传到大脑中枢;而那两个囊状结构则专门感受头部处于静止时的位置,以及前进、后退、升降等直线运动,神经中枢正是从内耳的这两个部分获得人在运动时的种种信息,从而及时作出反应,纠正可能破坏身体平衡的动作,使人体保持平衡。
平衡能力不佳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反应僵硬; 无法运用腹部和四肢做匍匐姿态; 保持站立姿势或是上下楼梯时,脚尖、脚踝、腰部以及上半身经常有过度紧张的情形; 在倾斜坡地上,常会极端恐惧而跌倒; 当体态不同于以往时,常会迷失自我的身体形象,继而出现行动掌握困难,同手同脚运动不协调; 由高处往下跳时,常会过度紧张; 虽然多动,但运动神经并不发达,动作的准确性差; 严重的平衡感失调会造成情绪不安,常心浮气躁,喜欢攻击他人; 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于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平衡能力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我们在幼年时期接受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过平衡器官获得的,它们刺激着神经细胞的连接,并且对大脑血液的流动有促进作用。 平衡能力的发展是从婴幼儿时期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自己翻身,自己坐,爬行和站立,学习走路,都可以强化平衡能力。锻炼平衡能力相关的器材有旋转盘、滑板、跳床、平衡台,在跳床上投球,趴地推球等,都可以加强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筛除多余的刺激,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更易集中,良好的平衡能力还有助于孩子垂直感的建立,为孩子的空间知觉打下基础。给孩子一些平衡练习,掌握身体平衡的技巧,不仅对他的身体发育有好处,还能提高他的认知能力和协调性。 孩子经常摔跤也不完全是平衡感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缺钙、造成腿脚无力,或者睡眠不足致使运动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等,但是如果是感统失调,那就要上心了,这些失调现象不会自行消失,如果不通过感统训练积极干预,必定会让他们以后的生活遇到更多困难,而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