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同性恋被称之为“断袖”,女同性恋被称之为“蕾丝边”、磨镜、对食等。而现代人们戏称同性恋者是“菊花”。那么同性恋是如何形成了?为何同性恋者被称为“菊花”? 同性恋是如何形成了? 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从生物遗传学来说,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同性恋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女儿,母亲遗传儿子,并且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都有家族化的倾向。异性恋者的性取向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儿子,母亲遗传女儿,然而有时会发生父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女儿,母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儿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子女是同性恋者。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出现在同一家庭的可能性较大。也就说,如果兄妹姐弟中有一个孩子是同性恋者,那么其他孩子也有较大几率是同性恋者。 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 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恋者充其量只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像周围人一样对异性感兴趣,但不会发觉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后天同性恋”的由来,实际上这些“后天同性恋”只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罢了。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从未对异性明确产生过爱情和性欲,否则就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双性恋者了。 为何同性恋者被称为“菊花” 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有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令人怀恋、品格高尚的意思。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菊花又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随着同性恋的增多,人们戏称同性恋者是“菊花”,他们的*行为为“*菊”。 同性恋的“*菊”行为 因为人的**形似菊花的心,而同性恋的*生活也只能通过**或者*交来实现,所以,戏称他们“*菊”。随着“出柜”人数的增加,同性恋也渐渐的被广大网民所接受,等到广大网民都知道同性恋的时候,“*菊”也渐渐的被叫开了。 为什么会嘲笑“菊花” 自从有了“*菊”这种行为,菊花也受到了波及。 相传,在古代,有一对同性恋,因为他们的行为异样,所以会经常造人变相的嘲笑,有一天,那人正在吃饭,有好事的人就来开准备调戏他,问他*生活怎么样,因为当时他正在吃饭,为了遮挡不洁的口鼻,他就顺手拿起桌子旁边的菊花遮挡了他的脸,然后,巧妙的回答了好事者的问题,从此以后,人们就将菊花跟同性恋直接联系在了一起,当他们遇见一对同性恋的时候,他们不再嘲笑当事人,而是用菊花做引子,来映射他们对同性恋的叱责。 别拿“菊花”不当君子 同性恋虽然在现代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还没有被大家所接受,人们开玩笑的时候,会说“小心我爆你菊花”,网络上也常常出现一些“某某明星玩出柜遭*菊”。其实,同性恋者也是人,虽然他们的性取向异于常人,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有非常出众的才华,比如香港的歌手何韵诗,比如台湾的主持人蔡康永,他们都是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人,但是他们也是名副其实的“君子”,所以,别拿“菊花”不当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