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它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不分阶级,我们口中时常调侃着,轮到自己时却依然中招。 究竟是什么现象呢?就是富养孩子,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亲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大多数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而今生活相对富足,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包括物质上、精神上。殊不知这不是对孩子好,而是潜移默化地把孩子推向深渊。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王诗龄一样的生活,因为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像王诗龄的家庭一样富足。王诗龄的一条手链就几万块,随便捡一件衣服都几千块,当然李湘的富养也初见成效,高尔夫、绘画、钢琴样样精通,标准的英音更是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好评。 所有家长都想让孩子过上王诗龄一样的生活,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就在现有条件下给孩子最好的,甚至一家人省吃俭用,让孩子读贵族学校,给孩子买名牌衣服。 一、变味的教育 一次在肯德基用餐,隔壁餐桌的一对母子的对话让我记忆深刻。 母亲买了汉堡、鸡块、圣代还有薯条端到桌子上,六七岁的男孩子开始慢悠悠吃起来,而母亲则静静地看着他。到男孩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母亲感觉他应该已经吃饱了,拿了一根薯条放进了自己的嘴里,这个时候男孩子嫌恶地看着自己的妈妈质问道:你为什么吃我的薯条? 妈妈诧异地看了看他说:你不是吃饱了吗? 男孩儿翻了一个白眼:我什么时候说我吃饱了? 妈妈有点生气地说:我买的,我当然可以吃! 男孩抬高声音说:都是我的,你不准吃! 我以为妈妈会趁机教育男孩一顿,可是结果是妈妈竟然没有再吃。 我看了看那个男孩子,穿着GAP的衣服,脚上是一双阿迪的鞋子,而母亲穿着的则是地摊货。很显然,这个家庭就是本着“什么都给儿子最好的”的态度,却并没有把儿子教育成想象中的样子,如果这位母亲这样继续下去,那么这个男孩子只能更加飞扬跋扈下去。 二、正常教育才是成才的基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想让孩子过得舒心,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自身吃过苦,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都留给孙子孙女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这种爱不能过度,一家人省吃俭用却给孩子高消费,这已经超越了“爱的底线”,变成了溺爱。 尽量让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在底线以上,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丧失原则。尤其不能所有事情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学会分享更重要。一味地给予,不如教孩子学会用通过努力去得到。 与其让家庭透支去享受高等教育、享受高消费,不如回归常态,让孩子得到家庭经济能力范围之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用爱来代替那些不必要的攀比,如此孩子才能得到一个健全、积极向上、懂得分享、敢于面对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