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随便”一词也很不招人喜欢。 近五成人反感“随便” 在英语口语里,“whatever”有“随便,无所谓”的意思,其用法与中国人用“随便”有着跨文化的相似性。例如别人问你喜欢苹果还是香蕉,要是你没什么特别嗜好的话,就可以说“Whatever”。有时候两个人有分歧时,一方也可能以这一词表示“随便你说什么”来结束争论。 马里斯特大学媒体部负责人玛丽.阿佐利分析说,“随便”虽然是一个看似洒脱的通用语,但却透出一种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 “随便”有四种含义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权的控制应当是随时交替的。“随便”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具体来说,“随便”的第一种含义就是表示尊重,愿意遵从对方的意愿;第二种含义是表示厌烦,因此以交出主动权来尽快结束谈话;第三种含义,是心有不满或异议,但是认为没有和对方争论的必要或筹码,因此干脆弃权;第四种则可能是不愿动脑子、不愿负责任的推诿之辞。 人们之所以反感“随便”,是因为这个社会倡导交流沟通、各抒己见、团队合作,而常说“随便”的人让人觉得不愿意与人合作、工作不努力、没有主见。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这样的形象都不受人欢迎. 给“随便”找个替身 那么,怎么表达转让主动权的意思又不招致对方反感呢?针对两个常见的场合,有关专家给出了建议。 1、“你想吃什么?”面对盛情,要表现出礼貌、体贴。如果宴请你的主人这样问你,最好回答“您对这个餐厅比较熟,听您的准没错”。如果是亲人,可以回答“您别太累,做点简单的就成”、“您做什么我都爱吃”。 2、你觉得我们该采用哪个方案/你觉得我该选哪件衣服?别人邀请你参与决策时,需要表现自己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如果是同事、朋友、伴侣问你,你可以稍作分析再肯定;如果是领导问你,你可以说“这方面您是权威,您选的肯定没错”。 当然,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便直接指出,可以说:“我觉得这个方案还可以......我觉得再加上times;times;times;会不会比较好......不过,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道对不对,仅供您参考,说错了您也别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