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步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十二月份了,气温的降低,使得人们也是冷意十足。很多家庭纷纷使出保暖杀手锏--暖气。然而,提供暖气是暖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提防暖气病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冬季保暖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暖气病呢?冬季保暖衣物有哪些雷区呢?我们又要怎么样温暖过寒冬呢?详细情况咱们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冬天到了,供暖了,不再怕冷了。但是大家要注意来,每年供暖之后,由于室内空气干燥,很多医院都会接收不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皮肤瘙痒、心脑血管疾病、干眼症等疾病的患者。其实这样疾病的产生都与室内供暖脱不了关系,这些病被称作是暖气病。那么我们要怎么来预防暖气病呢?来了解一下吧! 麻烦一:干眼症 供暖期后,长时间处于干热的室内,眼睛泪液不足,容易出现干涩、疲倦、眼痒等症状。较严重者眼睛还会红肿、充血。特别是经常对着电脑的白领、配戴隐形眼镜者等,在冬季更易患上干眼症。 解决办法:多眨眼。工作、学习间隙,放松一下身体,起来接杯水走一走,望望远方,做1分钟眨眼运动,然后闭目休息两分钟,喝两口水再继续工作,这样既能缓解眼疲劳,又能给身体补充水分,顺便还能少坐一会儿减减肥。 麻烦二:皮肤瘙痒症 冬天的时候,天气干燥,人们本来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的情况。来了暖气,室内温度高了,更容易使得皮肤的水分流失,有不少人还因此长痘痘呢。 解决办法:每天要保证饮水2000毫升(大约十杯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韭菜、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多吃维生素A也有助于保护眼睛。 另外,洗澡次数应适当减少,一般控制在每周1~2次即可。水温不要太高,洗澡后涂抹一些油脂较多的护肤品,如凡士林油。 麻烦三:鼻炎、支气管炎、感冒 供暖初期,很多家庭将门窗紧闭,生怕室内的温暖漏出去一丝一毫。然而,这样做不利于室内室外空气流通,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并可能导致口腔、鼻腔、气管黏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干裂出血,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有研究指出,当空气的湿度低于百分之四十的时候,感冒病毒以及其它的能够引起感染的细菌就会快速繁殖,飘在空气中扩散出去。 解决办法:经常用湿布擦拭易落灰尘的地方,必要时用用空气加湿器,给室内“补补水”。室内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尽量保持在16度到22度之间,建议在供暖以后每天通风两三次,每次15至20分钟。 麻烦四: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容易导致血压骤升及血管痉挛,发生心绞痛、急慢性心衰的患者较秋季要多出30%到50%,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的患者易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梗发作的风险。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解决办法: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个小时。开窗时注意不要正对窗口站立吹风,小心感冒。 麻烦五:尿量少 来暖气后屋里干燥,体内水分丢失增多,小白领们经常是一天下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这时可要小心尿量越来越少的问题了。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解决办法:多喝水,多吃果蔬,多喝汤,少吃盐。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多毫升水分。 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从三餐中获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每天忙到天昏地暗的朋友们,除了喝水之外,不妨充分利用进食的机会来补水。 冬日保暖衣物有雷区 12月7日将步入大雪节令,羽绒服、保暖衣、长筒靴等是很多人保暖御寒的必备佳品。医生提醒,保暖衣物中也要谨防雷区,诸如羽绒服诱发哮喘、常穿靴子会引发靴子综合征等。 过紧保暖内衣或致便秘 选择保暖内衣应当以宽松、舒适为宜,常穿保暖内衣会导致体内血液不畅,特别是有的女性怕冷但又爱美,选择塑身保暖内衣,它将腹部紧紧包裹,会使腹腔内的肾、脾、肝、胃、肠等器官受到压迫,使内脏及其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导致胃肠功能不断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很可能造成便秘。医生建议尽量少穿保暖内衣、不穿塑身保暖内衣,冷的时候多穿几件衣服,日常要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强锻炼。 哮喘患者慎穿羽绒服 冬季衣服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起到隔离的作用,它缓冲了外面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生理学角度看,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达到适宜的厚度即可。特别是上座率极高的羽绒服,特定人群诸如有哮喘病症的人群需慎穿。因为大部分羽绒服因为填充了动物毛,或可诱发哮喘发作。另外,羽绒服因不常洗涤晾晒,会有灰尘、螨虫,这些都是哮喘过敏原。 警惕拇指外翻脚畸形 长筒靴备受冬日女孩子们的青睐,可靴子大多为高跟或窄面的鞋,穿上后脚部受限颇多,足部压力改变,容易造成大脚趾外翻畸形,即易致患上“靴子综合征”中的拇外翻,民间称为“大脚骨”。 拇外翻是一种慢*病,刚开始可能只是脚趾有点畸形,影响美观,到后来慢慢会发展成穿鞋疼、走路也疼,到最后不仅是拇指畸形,还会引起胼胝体,如老茧子、鸡眼等。选靴子时,尽量选择鞋面前部较宽,跟矮的。回家后应经常用热水泡足,缓解软组织痉挛。 如何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天冷了,大家都感受到了来自回归线满满的恶意。如何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呢? 1、喝酒不能暖身子 喝酒只会降低身体内部温度,增加患上低体温症的风险,喝酒也会阻断身体自然颤抖保暖的机制。之所以喝酒会感觉暖暖的,因为酒精让血管扩张,将温暖的血液带到体表。所以喝酒带来的暖是暂时的,最后反而会大大降低身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2、冷热在心 西藏僧人的内火瑜伽冥想据说可以通过意志力来提高体温。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学习了内火瑜伽基本方法的西方人,通过所学得的两种呼吸法,确实能够提高自己的体温。其中一种方法要求使用者集中精神,想象自己脊柱底端有火焰燃烧,另一种是名为“瓶式呼吸”的产热呼吸法。 2009年,一位荷兰人用相似的技术只穿了短裤和凉鞋就爬上了乞力马扎罗山。(我们不推荐这么玩)总之,相信自己,就能暖和起来。 3、孤独会降低体温 多伦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表示,缺乏人际沟通会导致多种身体反应。 在其中一份研究部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分别回忆自己被大家接受/被排除在外的经历。随后研究人员让参与者估计室温,结果回忆被排斥经历的人给出的平均温度更低。在另一份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玩虚拟扔球游戏,在这过程中,研究人员会故意让某些人赶到自己被排斥,结果恰恰是这些人随后对热食和热饮的欲望更加强烈。 4、喝热饮有可能会让体温降低 人在喝热饮的时候,舌头上的温觉感受器想身体其它部分发送信号:“烫东西来了,兄弟们准备出汗。”剑桥大学神经学家 peter McNaughton说:“热饮具有激活冷却机制的作用,这种效果会超过热饮给身体带来的热量。”除了出汗让你感觉更冷,你排出的汗液也需要蒸发--这只会弄得你衣服里面湿乎乎,反而让你更难过。 一杯冷饮下去,血管收缩,反而能暖和起来。 5、男人和女人对冷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1998年某研究发现,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核心温度相差不多,只有0.4华氏度,但是女性手部的温度却比男性手部低得多,也许男性女性感觉到的体温是不同的。因为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肌肉,而肌肉擅长产热,脂肪善于囤积热量,因此肌肉多脂肪少的男性才比女性耐寒。 6、如果你的祖先冰河时代居住在北方,你更加耐寒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ouglas C. Wallace博士带领一群遗传学家发现冰河时代的某些耐寒基因突变现在还可以在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北欧、东亚和美洲土着人身上找到。 7、想暖和,就穿白 虽然黑色衣服可以从阳光里吸收热量,但是白色衣服的反射作用也能够让身体温暖起来--穿宽松的白色衣服(宽大的夹克衫)可以保留靠近身体附近的自然热量。深色衣服就不具备这种效果。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冬季保暖的一下常识性的知识的一个介绍,通过上文的讲解,大家对于在冬季供暖时候如何预防暖气病以及怎么温暖过冬都清楚了吧。另外需要提醒各位朋友,天气虽然冷,但是也尽量不要整天呆在供暖的室内哦,可以的话应该适量参加一下户外活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