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遭受过家暴,家暴就是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才会动手去殴打最爱的人。那么对于所有人来说,怎么看待家庭暴力呢? 家暴,不只是拳打脚踢 说起家暴,大多人都会想到拳打脚踢,其实家暴有很多形式,绝不仅仅是拳脚相向这么简单。家暴可分为武家暴、文家暴、冷暴力。所谓的武暴力,就是施暴者以殴打(包括拳打脚踢、咬、掐、扇耳光等)、捆绑、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造成被施暴者身体上的伤害,武暴力对被施暴方往往会造成心理恐惧。文暴力则与武暴力截然相反,施暴者并不动手,而是采取诸如讥讽、嘲笑、羞辱、挖苦、奚落、谩骂等言语上的人身攻击,让被施暴者遭受精神和自尊上的伤害,容易导致被施暴方缺失安全感、信任感,甚至成为易抱怨者、社会愤青。冷暴力则是现时较流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施暴者对被施暴者展现漠不关心、不理不睬、不过*生活、不做家务等行为,呈现一种“同一个屋子下的陌生人”的状态。 虽然文、武暴力都会对被施暴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家庭成员间仍然存在互动性,往往被施暴方能忍受较长的时间,而冷暴力虽然没有直接从肉体或语言上攻击被施暴者,但长期的漠视与缺乏互动,对被施暴方带来的伤害也是最大。 面对家暴,学会说“不” 受虐妇女综合征由暴力周期和后天无助感两个阶段组成。暴力周期分为气氛日趋紧张、恶性暴力和充满爱意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伴有经常性的轻微暴力,妻子为避免挨打,对丈夫逆来顺受;第二周期,严重暴力频频发生,丈夫脾气完全失控,动辄下死手,妻子感到恐惧,竭力讨好丈夫;第三周期,丈夫真心忏悔自己的暴行,对妻子表现出温柔和体贴,妻子也就原谅他。但她们以后又从无数次地被打中,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阻止丈夫的暴行,于是在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越来越无助并且抑郁、自责,这就是后天无助感。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这无形中给家庭暴力蒙上了一层遮羞布。多数人在遭遇家庭暴力时,总觉得张扬出去丢人现眼,因而忍气吞声。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虐者的恶行。黄家良认为,要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尤其是面对第一次的家暴,一定要学会说“不”。 施暴者往往在第一次家暴时内心的愧疚感和罪恶感是最重的,大多施暴者在实施第一次暴力行为后,都会对自己的暴行道歉和后悔。此时被施暴者正确的做法是,接受施暴者的道歉,并积极地与施暴者进行真诚的沟通,明确让暴力方知道自己无法接受这种暴行,并让对方说出施暴的理由和感想。遇到家暴问题,首先应拒绝沉默忍耐,尝试沟通和调节,如不能在家庭内解决问题,则可以寻求婚姻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实在没办法解决的,应尽早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我们在关注被施暴者的同时,也应该去关注施暴者的心理健康,或许他们本身不喜欢这么做,也不希望这么做,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在作祟,也可能是压力在发挥着消极作用。如果能够更关心一些施暴者,那么家暴就会少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