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一家医疗研究机构研发出一种男性用**药,像不用动手术的“结扎”,但结果可逆,通过注射阻隔*子,打一针可以管好几年。(随后证实,这个新闻是假的!)我们且不论其真假,如果将来真的出现了如此避孕方式,你怎么看呢? 支持派:终于不用只女人受罪了! gt;gt;女人,别再独自承担,把*流当避孕搞,坚决支持男人自觉避孕! gt;gt;避孕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女性长期用**药、上环也有副作用,有的还因此患上妇科病。有了男性**药,可以把一部分吃**药的女性解放出来,减少女性患病几率。当然,也希望这个男性**药真的科学有效。 反对派:是否安全还是未知 gt;gt;这避孕措施有效吗?这打一针的药对男女身体有危害吗?能预防*病吗?用其它药物或吃一些食物会产生冲突吗?最重要的是,确定不会导致不孕不育吗?问题太多了,不敢尝试啊! gt;gt;为了不生孩子每隔几年去医院打针一次,无疑会吓跑一批男人。 小编总结:避孕,男女共同的责任 在中国,承担避孕责任的男性少之又少。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养委员会提供的全国避孕情况的数据中,安全*的使用率只有4、9%,而在所有避孕方法的选择比例上,男性避孕只占了13、1%,女性承担着80%到90%的避孕责任。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认为,生育的问题都是女人的事情,所以避孕也理所当然成了女性的份内事,与男性无关。 这都是观念上的误区!夫妻生活不是一个人的事儿,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所以避孕也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事儿。如今我们都应该建立起避孕意识,这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 科学避孕:你需知道的误区 且不说新闻是假的,就算真出现了这种**药,我看距离我们接受也还有一段时间,现阶段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采用传统避孕方式吧。妇科专家提醒大家,科学避孕,要小心这些误区。 误区1:节育环副作用大,能不上就上 专家:上环实乃长效安全避孕法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力推的是宫内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但很多人认为节育环副作用大,因此能不上就不上。但妇科专家表示,上环对女性健康是远远利大于弊。事实上,几乎所有妇女都适用上环避孕,只有极小部分女性会对置入的lsquo;金属环'产生排异反应,表现为经量多,经期长,来*经时腹痛加剧,会出现腰痛腰酸等不适。这些症状通过正规就医进行干预,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误区2:靠体外射*、安全期进行避孕 专家:体外射*不提倡,安全期避孕不安全 有的女性怕吃药避孕有副作用,因此靠计算安全期来进行避孕。专家表示,安全期是不科学的避孕方式,因为女性的健康状况、情绪波动、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排卵,而男性的*子在女性体内最长可存活5天,因此安全期避孕并不靠谱。 而体外射*这种避孕方式还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在男性在性兴奋时或者是排精之前,就可能会有*液流出,*液中可能含有少量*子,所以有致孕的可能性。大量的实践证明,体外排精是很容易失败的一种避孕措施。 误区3:事前不预防,事后忙吃紧急**药 专家:服紧急**药一年不宜超三次 紧急**药是很多年轻人会采用的避孕方式,但专家表示,紧急**药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药物剂量很大,但有效性有限,仅有74%-85%左右,仍有较高的意外妊娠风险。经常服用紧急**药,对身体健康肯定不好:一是避孕失败,二是容易引起*经不调。紧急**药是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使用,一年不宜超过三次。 误区4:短效**药会致癌不吃 专家:短效口服**药很安全,不会催瘤 很多女性正是因为短效口服**药含有激素成分,认为其对人体健康会有负面影响而排斥使用。她们主要是担心**药会诱发妇科肿瘤、催大子*肌瘤、导致肥胖、影响以后生小孩等,有这些忧虑。 其实短效口服**药是目前有效性很高且适合育龄人群使用的常规避孕方式。该药由雌孕激素组成,两种激素共同作用,具有四重防护机制,层层防护确保*子卵子不再相遇,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避孕有效性可达到9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