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怎么了? 在我们的身边你会发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可爱、聪慧,但却“活泼”异常,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无限的烦恼。也许从下面的身上,您会发现自己孩子的某些问题。 亮亮本来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聪明而又活泼,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心目中的“人精儿”。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家人发现他是越来越叫大人头痛。 进入小学阶段,老师就开始频繁地找家长谈话——亮亮上课总是有小动作:把纸片、橡皮塞进嘴里,咬铅笔头,抠碎橡皮,用剪子剪书包带。小屁股还不时地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有时干脆坐到别人的位置上。他总是丢三落四,今天少了 一只铅笔,明天就又忘带一本书。他的文具、书本等总摆得横七竖八。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常被窗外得鸟叫声所吸引。有时老师尚未提问完,他就站起来抢先回答。课间常捡纸片、树叶往同学身上扬。他还是个“小马虎”,作业、考试常常抄错数,或是丢一个符号,或是漏抄一行文字;而且很少记全作业题目。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为此特意作了智商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在家里大人们也有类似的发现:作业时不专心,拖拖拉拉,边做边玩游戏;大人讲话则插话,还喋喋不休地讲这讲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到叔叔阿姨家作客,他时时刻刻都闲不住,一会儿打开书柜,一会儿拧开电源,一会儿又毛手毛脚地碰翻果盘。有几次亮亮冒冒失失地横穿马路,而不顾及急驰而来的车辆,险些造成事故。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动症”儿童的典型表现。儿童多动症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据国内外的调查表明,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3-5%,以男孩为主,往往是女孩(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人数的4—9倍。伴有多动症的大多数儿童在学前期(4-6岁)、学龄期(6-12岁)就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 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活泼有什么不同? 有的家长难免会问:活泼好动本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区分多动和正常的活泼好动呢?正常儿童的活泼仅表现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在玩耍游戏时他会淋淋尽致地嬉戏打闹;而在课堂上他会专心地听讲,积极地举手发言,遵守纪律,课余玩耍时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有理有节;在公共场所或做客时也会规规矩矩,即使偶尔有过分的言行,但在家长的说教下也会知错就改。 但是多动症儿童却在任何场合、几乎任何时间内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他上课坐不住,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或离位走动,而且在家庭、客人面前也有类似的表现。像有马达在驱动他一样动个不停,不感到疲劳。而对于家长的说教就象耳旁风一样充耳不闻。学习和玩耍的时候都显得心不在焉:听讲不专心,注意力易受外界无关刺激而分散。常招惹同学,所以经常招到同学们的排斥 。 多动症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往往会给自己、家长和老师带来无尽的苦恼。由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儿伴有知觉活动障碍(综合分析障碍和空间定向障碍),使得他们学习困难,粗心大意,在朗读、作文、语言口头表达等方面存在问题。智商虽大多在正常范围,但考试成绩常常不理想。翻开他们的试卷,你会发现:字迹潦草、字体大小错落无序、常抄错答案或漏掉偏旁部首。由于常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即使他们已经做出努力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因为难以自我控制行为,做事缺乏深思熟虑且不顾后果,故总是把事情给办砸了,久而久之害怕挫折,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低下,自我形象不佳;常因为他们的攻击行为而不合群,和小伙伴难以和平相处,有的甚至冲动伤人或自伤。有2/3的儿童伴有其它相关的行为问题,如品行障碍(说谎、逃学、偷窃等)、对抗性障碍(跟家长老师有抵触情绪,为人处事常逆其道而行之)等。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除。的确,有部分患儿到了少年时期其症状会有所减轻或消失,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大部分症状会延续到少年期。有一半以上的患儿到了成人期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特定的残留症状,不能胜任工作;有严重的反社会行为,酗酒、物质依赖,情绪问题,继续接受教育、找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困难。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孩子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和人际交往的沟通,使生命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波及未来自身的家庭生活,影响子女教育,可真是后患无穷。 多动症的症状表现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上述的行为,尤其是具有如下特点的时(分别满足a组或b组表现中的6条),一定要去检查,以明确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更不要掉以轻心,以免延误治疗。*a组表现 (1)学习、做事时常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在完成任务或玩的时候经常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7-10岁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不足20分钟,10-12岁不足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3)别人对他讲话时,经常像在想别的事情,好象没听或没听见一样; (4)经常在一件事还没做完时就转去做另一件事,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不是由于故意对抗或没听懂指导) (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做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例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 (7)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它学习用具); (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b组表现 (1)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 (2)在教室或其它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地方经常离开座位(包括在家做作业等);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坐不住的感觉);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忙忙碌碌,或者显得象一台发动机驱动着一样;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着轮到他上场(例如:排队、比赛和其它集体活动); (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例如:插入谈话或游戏)。多动症的训练与治疗 多动症能治好吗?这是家长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行为矫正、认知训练、家庭指导等。药物主要是经典的中枢兴奋剂,总有效率达70%左右,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问题。部分抗抑郁药、可乐定等也可以改善症状。但不是所有的多动症儿童都适合使用药物。行为矫正是多鼓励儿童的适当行为,而淡化惩罚违纪行为。家庭指导是指导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单纯唠叨惩罚的做法,而代之以鼓励、相互沟通,消除孩子的紧张、对抗,协调家庭关系。认知训练主要是针对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视分辨等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培杰儿童学习能力训练中心的综合训练,对那些担心药物副反应的家长带来了福音。
【例】男,9岁,小学三年级,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顽皮多动,由其母亲带来训练。患儿从小十分聪颖、好动。在幼儿园时老师就反映坐不住,但反应敏捷,老师讲故事他好像从未好好听,或是继续玩自己的玩具,或是“打野”,而当老师提问或请小朋友复述故事,他总是抢着回答或复述故事,语言、言语表达能力较强。6岁上学,开始成绩优秀,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成绩不稳定,并逐渐下降。上课一直听课不认真,注意分散,很少能坚持听课十分钟以上。一年级时上课还时常下位,小动作多,玩铅笔,玩课本,玩橡皮擦,橡皮擦没有一块完整的,都是被铅笔扎成一个个小孔,再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上课找同学讲话,有时自己自言自语,有时又突然大声说话,引起哄堂大笑,老师只好罚他站在教室后排,或是一个人坐在前排。做作业丢三拉四,在作业本上东一字西一句的乱写。翻到哪能页就写在哪页,课本的封面封底也被画的一塌糊涂,作业本不整洁,粗心大意的错误多,课余特别好动,常与同学打打闹闹,不知轻重,不怕危险,有时把同学打伤。特别喜欢看武打片,模仿“英雄”行为,因此常常闯祸。情绪易冲动,好发脾气,任性。 该儿童第二胎,第一胎期自然*产。期有先兆*产史,曾用黄体酮保胎,足月剖宫产,无窒息史。母乳加牛奶混合喂养,1岁会走,1岁半会说话。幼儿期无重大疾病史,无抽搐,无脑外伤史。 父母非近亲婚配,家庭和睦,经济条件良好,母亲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父亲大专,对患儿管教严厉,有时责打。 体检:体格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对指、翻掌试验笨拙,平衡感较差。其他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精神状态:神志清楚,有自知力,衣着整洁,接触良好,多动,不停四周打量,翻咨询室桌上、抽屉里的东西,很快与其他咨询训练的小朋友混熟并追逐打逗。注意力明显不集中,与师交谈过程中,常常被诊室内外的声音所吸引。cbcl的评分(t分)如下:行为总量表达t分:89多动性因子t分:82违纪攻击性t分:71瑞文标准联合图册:iq:126诊断: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2、感觉统合失调(重度)训练方案:1、父母的配合:与孩子母亲交谈,了解孩子的主要行为问题,指导家长要配合治疗,要家长与学校、老师配合,采取教育、训练、行为矫治相结合。家长能配合训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向家长介绍有关多动症的科学知识,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学好,故意调皮捣蛋,而对孩子的多动行为感到厌恶,应当像对待患其他疾病的孩子一样多关心体贴照顾,多正而教育,表扬鼓励,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轻松愉快的气氛。2、老师的配合:教师对多动学生的态度也很重要。少数教师抱厌恶态度,当着众多同学的面羞辱他们,惩罚他们,甚至把他们赶出教室,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他们对教师,甚至对周围其他他都产生抵触情绪和敌对行为。 教师应该多多理解、同情、关爱这些不受欢迎的好动学生。为了便于督促,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学生安排在靠前排的座位上,与学习、表现较好的同学坐在一起。教师讲课应尽量生动、具体、富有表情,课堂上要讲课、提问、写字交替进行,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多动的学生进行课外文体活动,打球、跳绳、做集体游戏等,一方面使他们释放体内多余的能量,另一方面在游戏文体活动时,学会遵守规则。3、专业训练:注意训练:“静”态项目。每次不超过十分钟,每天两次。放松训练:坐姿、卧姿均可,身体由僵硬到完全放松。视觉追踪训练:促进注意力训练,帮助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协助视、听信息的转换处理,促进视—动协调发展。 家庭积极训练配合,父母改进教养方式,减少责打,父母教育态度一致。以表扬鼓励为主,在家每天“*坐”训练,增加触觉训练,皮肤触摸用软棕毛刷刷身体皮肤等,以促进触觉的正常反映。 一、 此例在训练的第一疗程中,开始阶段有明显收效,后期一度有所反复,前后共经过三个疗程的训练,多动行为得到控制,学习效率提高,注意力改善,人际交往改善,攻击*行为有所减少,数学期末考试较训练前的上学期提高了约20分。家长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