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教授贺建奎一项“研究成果”--基因编辑婴儿引起广泛争议,日前,科技部表示,“基因编辑婴儿”是被明令禁止的。那么,禁止基因编辑婴儿怎么回事,什么是基因编辑婴儿,为何被禁止? 什么是基因编辑婴儿? “基因编辑婴儿”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后而生下的婴儿。 HIV基因编辑婴儿怎么回事?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教授贺建奎,突然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他们将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名为CCR5 的基因进行了编辑,该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将其敲除使得个体具有对HIV 等多种病毒感染的抵御能力,也就是说,自带HIV 免疫体质。 参与本次实验的志愿者,是一对丈夫患有艾滋病,妻子健康的夫妇,贺建奎认为基因编辑为受艾滋病毒影响的夫妇提供了一个机会, 让他们有机会生孩子, 以免后代受到类似命运的影响。 然而,现有的母婴阻断技术已非常成熟,可有效阻断HIV 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借助该技术,一对患有艾滋病的父母完全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完全没必要使用基因编辑。 为何被禁止? 有悖伦理 备受各界质疑 虽然媒体中报道中未提到,但多方消息称此次实验的双胞胎中,只有一个孩子是基因编辑成功的,那么让未获得免疫力的胎儿一同出生是否公平? 另一方面,鉴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基因编辑面临的风险,而此次实验采用的又是健康胚胎,未经孩子同意是否能替他作出决定?这也是基因技术长期以来面临的伦理难题。 如今基因编辑的婴儿已经出生,意味着被编辑过的基因理论上可遗传,孩子长大后是否能被允许生育、其后代是否会受影响等问题,都有待评估和讨论。 如果此次实验合法,那么是否意味着今后可对其他基因进行改造、编辑?比如智商、外貌等,“孩子的起跑线难道要提前到胚胎阶段了?”有网友调侃道。 长远来看,基因技术应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但这么快就将其应用于人体,人类社会显然还未做好准备。 禁止基因编辑婴儿 2018年11月26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2018年11月26日傍晚,122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而该事件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极为不公平。 2018年11月26日,深圳卫计委发布关于《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声明称,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2018年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2018年11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