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身后的财富江湖:金庸去世一代宗师作品集简介 2018年10月30日,武侠泰斗金庸去世。 金庸身后的财富江湖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为后辈所留下的文化价值和集体回忆远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他确实仅凭自己的一笔之力,撬动了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金庸离去,由其作品而衍生出的产业和行业仍在四面开花,而借由“金庸剧”出道或成名的艺人中,也不乏登上明星富豪榜或身家不菲者。 金庸作品集包含:《书剑恩仇录》(共二册)、《碧血剑》(共二册)、《射雕英雄传》(共四册)、《神雕侠侣》(共四册)、《雪山飞狐》(连《白马啸西风》及《鸳鸯刀》)、《飞狐外传》(共二册)、《倚天屠龙记》(共四册)、《连城诀》、《天龙八部》(共五册)、《侠客行》(连《越女剑》及《卅三剑客图》)(共二册)、《笑傲江湖》(共四册)、《鹿鼎记》(共五册)。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个人简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浙江海宁,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 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